高等教育樞紐遇東風 學生宿位仍須解決

2024-06-06 00:00

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6間大學的排名均全面上升,對香港發展高等教育無疑打下強心針,有助香港建設成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儘管東風正吹條件俱備,但要將「留學香港」品牌建立成產業鏈,還有不少工作要做,其中學生宿位配套問題更須有解決策略。
釋放教育產業潛力助港創收

QS在評估106個高等教育體系共1500間大學,就9個指標進行不同比重評分,結果本港有7間大學上榜,當中6間排名比去年明顯上升,港大排名最高,排第17,創下歷來最高名次,中大和理大也同樣創下歷史高位。香港不但是世界上學術聲譽表現最佳的地區之一,在國際教師比例和國際學生比例得分相當高,反映了其國際研究影響力和國際化優勢。港大在就業情況位列全球第14,反映其學士學位證書備受僱主認可,學生畢業後不愁出路。

今次排名再次印證香港不但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完善而備受認可的高等教育體系,還是世界上提升幅度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之一。這些優勢有助香港進一步打造成國際教育樞紐,吸引更多海外和內地學生來港升學,若當局能善用這優勢,逐步樹立和打響「留學香港」品牌名堂,並形成一條教育服務產業鏈,將其潛力釋放出來,屆時可為香港帶來龐大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包括增加學費和租金收入,堪與英國和澳洲這些傳統留學大國比肩。英國大學在2020/21學年吸納60萬留學生,為英國經濟帶來419億鎊(4183億港元)收益,而澳洲大學前年吸納的逾60萬名留學生,也為當地經濟帶來290億澳元(1506億港元)收益。

港府明白到教育產業大有可為,早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將於9月新學年把八大自資院校的非本地生限額由20%倍增至40%,即非本地生數目由3000人增至6000人,而自資院校在錄取海外學生不設限額,意味將會有更多非本地生來港升學。不過,要將香港建成國際教育樞紐,並不是單靠擴容便可以,還需要做好相關配套,尤其是非本地生的住宿問題。

八大院校以至自資院校的學生宿位向來供不應求,2022/23學年學生數目多達25.3萬人,但八大、樹仁大學和恒大合共只能提供3.9萬個學生宿位,僅能容納當中約16%學生,本地生自然可繼續與父母同住,但非本地生只能在校外租住私樓,導致樓宇租賃市場火熱,即使過去一年樓價下跌約13%,但私人學生住宿租金同期卻錄得15%升幅。
宜善用閒置校舍和賣地條款

隨着新學年有更多非本地生湧入,有地產中介估計,未來4年為私人住宿市場帶來額外逾2.2萬張床位的需求,洞悉先機的投資者近月夥拍營運商購入整幢酒店,再改裝成學生宿舍出租,而中原投資亦表明在未來兩年投資2000個學生宿舍房間。

畢竟這些投資者志在圖利,收取市值租金,約滿會加租,令許多有志來港升學的非本地生可能因生活成本高昂而卻步。即使院校在校園附近覓得地皮興建或洽購酒店再改裝成學生宿舍,興建和改建需時,而且僧多粥少,難以救近火,故當局長遠有必要為非本地生建設一些租金較低廉的宿舍,例如考慮把空置的校舍改裝成學生宿舍,也可考慮在土地招標時加入條款,規定興建一定比例的學生宿舍,加強公私營合作,打破學生宿位短缺問題。

此外,非本地生離鄉別井來到香港升學,語言文化有差異,故院校須增加人手和構思更靈活的包容文化,協助非本地生適應和融入香港生活,並在有需要時為其提供心理輔導,增進其對香港歸屬感,有助他們畢業後留港發展,確保有足夠人才為本港持續發展打拼。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