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輕軌需擴規模 增營運誘因通東九脈絡

2024-03-14 00:00

經過十多年規劃的啟德發展區,儘管體育園和跑道區的住宅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因受制於交通配套不足,仍是市區中的孤島。港府去年為此宣布重啟一度擱置的單軌鐵路項目,改稱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下稱輕軌),日前終訂出輕軌初步路線。遲來的輕軌系統有助改善啟德的交通,但規劃卻不夠全面和前瞻,當局應根據啟德未來的發展和人流,適當地延長走線和規模,才有望打破孤島困局。
交通布局須切合未來人流大增

土木工程拓展署日前向九龍城區議會提交文件,披露啟德輕軌系統的最新進展,將以高架模式運行,連接啟德郵輪碼頭和港鐵啟德站,合共5個站,全長3.5公里,車程約10分鐘。當局今年稍後時間邀請有興趣的系統供應商和營運商提交意向書,從而敲定基建的具體要求和設計,以便2026年進行招標。

從文件的規劃布局來看,輕軌系統僅5個站,跟在2007年提出的單軌鐵路有12個站、連接觀塘和九龍灣的線路相比大為縮水,而且局限於啟德區,只能視為連接港鐵站的接駁交通工具,主要服務啟德居民。這可能與政府財赤嚴重有關,加上未來重點放在北部都會區,在在需財,若啟德輕軌系統延伸至人煙稠密的觀塘和東九龍,將大大增加建造和營運成本,逼使當局縮短路線。

對啟德居民來說,輕軌一旦落成啟用,為居民出行提供一定便利,但始終只能在啟德港鐵站轉車。假如啟德跑道區有高架橋連接系統至觀塘,居民在出行時便多了一個選擇,可紓緩啟德的交通運輸壓力。

現時輕軌系統路線,未必切合和應付啟德發展的需要。首先,疫後郵輪訪港的航次陸續恢復,不少郵輪公司仍選擇香港作為母港,而港府亦致力發展郵輪旅遊,意味啟德郵輪碼頭的旅客數目將會不斷增加。現時輕軌系統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在啟德居住和工作的市民,能否紓緩郵輪泊岸後短期湧現的旅客對交通需求,則有待時間驗證。

此外,可容納5萬人的啟德體育園將於明年啟用,屆時將是舉辦大型體育盛事、演唱會的最佳表演場地,匯聚大量市民和旅客,因此輕軌的設計須做到四通八達,可短時間內疏導大量人流到多個港鐵站或地方。若按現時的規劃文件來看,輕軌只是將體育園的人流疏導到啟德港鐵站,恐怕該站有不勝負荷的風險。
考慮分期發展增入標競投意欲

啟德集體運輸系統以輕軌模式發展,跟港鐵營運的重鐵不同,鐵路以組裝合成技術興建,列車使用儲電設備,毋須興建架空電纜設施,建造成本比重鐵低。即使成本較低,始終涉及龐大金額投資,如建造和安裝樁柱,但全線只有5個站,相信營運商會計算究竟每天有多少人次乘搭,何時才能回本等問題。假如評估後是投入大,回報小,便會影響營運商入標競投意欲。

因此,政府在規劃啟德輕軌系統時,不應只着眼於啟德區,更應從整個東九龍的整體交通和經濟效益大局來看,認真考慮將系統伸延至觀塘的可行性。即使今次未能成事,也應考慮分期發展,納入第二期,待日後庫房財力充裕時,還有第三期或第四期伸延至東九龍其他地區,既可增加營運商入標競投意欲,也可打破啟德孤島困局,打通整個東九龍交通脈絡,並加快九龍東轉型成第二核心商業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