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再處十字路口 關鍵兌現峰會承諾

2024-03-08 00:00

兩會外交主題記者會昨天舉行,中美關係備受國際關注,外長王毅以強硬措辭批評美國對華打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這反映中美關係雖自去年底兩國元首在三藩市會晤後有所改善,但美國依然兩面三刀,讓中方有所不滿,王毅趁機提醒美國須落實峰會承諾,並摒棄打壓中國的念頭,否則雙邊關係可能復趨緊張,對兩國以至全球均非好事。
王毅批美打壓手段匪夷所思

王毅在記者會上回答21條問題,涵蓋、中美、中俄、中歐、朝鮮半島、南海議題等。當他回答中美關係問題時,指責美國對華打壓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單邊制裁清單不斷延長,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他隨即連用4個反問:美國講一套、做一套,信譽何在?美國一聽到中國兩字就緊張焦慮,大國自信何在?美國只許自己繁榮,不允別國正當發展,國際公理何在?美國如果執意壟斷價值鏈高端,只讓中國停留在低端,公平競爭何在?

王毅狠批美國,皆因美國言行不一,美國總統拜登在三藩市峰會上對中國重申「四不一無意」:美國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中美峰會過後,兩國恢復軍事對話、展開經濟及金融工作組會議,以及加強打擊毒品芬太尼,關係回暖,但美國在峰會上所作出的承諾卻沒有真正兌現。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核心問題,美國除了繼續對台售武,國會跨黨派議員更在台灣選舉後頻頻訪台,用行動力撐民進黨政府,並與台保持官方關係,明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此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談到中美關係時,竟說出「在國際體系中,你若不坐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的餐桌論,逼盟友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骨子裏是冷戰時代霸權主義思維。

美國一直宣稱無意與中國脫鈎,只是與盟友就產業供應鏈進行「去風險」,但實際上是搞「去中國化」,並對涉及高科技的高端及人工智能晶片及相關設備的技術和出口實施「小院高牆」,施壓其他盟友跟着做,試圖以卡脖手段阻止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美國眼見中國電動車技術在環球市場取得領先優勢,威脅到美國汽車業,最近不斷渲染中方可通過電動車的網絡竊取美國人的敏感數據,並可讓美國境內300萬輛中國汽車同時熄火,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對中國電動車展開調查。此舉顯然是因美國電動車競爭力不及中國電動車,遂以莫須有的指控來渲染中國威脅論,說穿了是要大搞保護主義,來保護美國車企和保住汽車工人的飯碗,尤其大選臨近,鏽帶工人的選票更不容有失。

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已表明,一旦當選,便會對進口的中國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至60%,以爭取選民支持。隨着大選臨近,特朗普只會不斷擺出對華強硬姿態,而拜登為了選票,對中國議題自然不能示弱,華府此時提出調查中國電動車,既可平息對中國軟弱的指責,也是應對中國電動車挑戰的解決方案,但事態發展卻可能令中美關係轉趨緊張。
美若續唱衰中國將錯失機遇

眼見三藩市峰會後帶來的蜜月期效應正在淡化,中美關係再處十字路口,王毅此時狠批美國言行不一,並直接點出美國的問題,無非是提醒華府要履行峰會承諾,才能讓雙邊緩和關係得以延續下去。事實上,中美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脫鈎好,雙方若能在一些涉及區域和全人類事務上加強合作,均有助區域和世界和平穩定,是全球所期盼的事情,故王毅在答問時多次強調中國堅定做這個世界的和平力量及穩定力量,希望與美方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下找出一條正確相處之道。

現在球已擲回美國那邊,美國如何回應,並非中方可左右。假如美方仍一意孤行將全副心思打壓和唱衰中國,中方只能奉陪到底,並會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為外商提供更多機遇,故唱衰中國將反噬自身,誤判中國就錯失機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