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未見和談曙光 全球和平復甦受壓

2024-02-25 00:00

昨天是俄烏戰事爆發兩周年,美歐推出新一輪制裁俄國措施,然而藉制裁打擊俄國的力度已越來越弱,加上烏克蘭出現嚴重缺兵、缺武器問題,令戰事形勢轉為對俄方較有利,俄羅斯近期在經濟、外交亦出現好轉,烏克蘭及其幕後支持者——西方,則陷入困局。俄烏戰事雖踏入第三年,俄烏及西方明顯已現疲態,但美國仍力主戰事持續,以消耗俄國國力,令和平契機遲遲未見,全球陣營對抗難以緩和,為全球和平和復甦帶來重壓。

俄烏戰事首年,由於俄羅斯高估自己軍力、低估烏克蘭抵抗能力,尤其烏克蘭在美歐全力支持下,令俄軍在烏國陷入困境;西方對俄羅斯發動制裁戰,亦一度重挫俄國經濟。然而,戰事進入第二年,俄烏形勢逆轉。
歐洲對烏軍援多是口頭聲援行動遲緩

在軍事上,烏克蘭面臨嚴重缺兵、缺武器問題。烏克蘭正修法將徵兵年齡由27歲降至25歲,以增加40萬軍力,在國內卻引起不少反彈。至於武器供應,因美國國會阻撓600億美元援烏撥款,拜登政府因缺錢,逼不得已暫停軍援烏國,歐洲國家則深陷援烏疲勞,如德國民調反映,39%德國人認為援烏武器太多,只有18%認為不足。歐洲各國對烏軍援,卻多是口頭聲援而行動遲緩。

兵源及武器不足,令烏克蘭過去數月對俄羅斯大反攻,只在黑海成功狙擊俄國戰艦,其他戰線成績卻乏善可陳,近日更被逼放棄東部重鎮阿夫季夫卡市,標誌大反攻遇到重大挫折。

至於美歐期望以強力制裁,重挫俄國經濟,甚至藉此推動俄國國民不滿總統普京,以圖由俄國內部瓦解其作戰能力。在俄烏戰事兩周年之時,美歐加英分別加大制裁俄國新措施,為彰顯聲勢,美國宣布制裁逾500項目標,成為單日最大規模制裁俄國的行動,美歐並將小量中國、印度、南韓企業納入制裁名單,以警告各方不要支援俄國。

然而,外界多認為美歐制裁的打擊力越來越弱,俄羅斯經濟因美歐制裁,前年GDP萎縮2.1%,去年已恢復增長且達3.6%,經濟比歐洲國家還佳。此外,越來越多國家擺明不跟從美歐制裁行動,與美歐不和的伊朗、朝鮮近日已不掩飾供應武器給俄國,與美國友好的印度外長蘇傑生去年底更指,該國過去兩年沒有制裁俄國且大量購買俄國石油轉售西方,大家應感謝其穩定全球石油價格和通脹的重要貢獻。
普京突破美媒封鎖重新活躍國際舞台

西方遏制俄羅斯最明顯的失效,是普京重新活躍於國際舞台。自俄烏戰事後,西方在國際場合杯葛普京,用盡方法禁止其出席,尤其去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京發出「逮捕令」後,一度令普京不再出國。直至去年底,普京才出訪吉爾吉斯和中國,且到訪與美國友好的中東國家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顯示普京在國際已重獲非西方國家默許,重啟交往。

此外,普京更突破美國媒體封鎖,近日接受美國前主播卡爾森訪問,並在美國社交媒體播出,首兩天點擊率就達1.9億次。或許是普京未如美國總統拜登期望的遭到國際孤立,美國支持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又突然在俄國獄中死亡,拜登公開用粗口指罵普京,此舉如其說是拜登對普京的輕蔑,更可能反映他對未能遏制普京的不耐煩和心浮氣躁。

俄烏戰事踏入第三年,無論俄烏還是歐洲都已顯露疲態,尤其歐洲成功取得瑞典、芬蘭加入北約,而有力加強圍堵俄國,故各方都有和談意願,西方媒體亦傳出,普京去年公開或私下都曾向西方提出和談,但卻遭美國拒絕。

美國拒絕和談,其中一個原因是俄國意圖藉和談,合法化已佔領烏國東部地區的事實,但更多猜測是美國希望繼續用俄烏戰事消耗俄國國力,並藉此強化歐洲對美國的依賴,令美國可向歐洲大賣能源和武器,並驅使歐洲跟從美國打壓中國。

俄烏戰事步入第三年,仍未見和談曙光,戰事加劇全球陣營對抗,阻撓世界經濟合作與復甦,為全球和平和繁榮的沉重包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