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落區訪長者 冀優化支援助居家安老

2023-09-16 00:00

特首李家超昨天到荃灣,就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收集市民意見,從其深入公屋及兩間長者服務機構中心,以探訪長者為切入點,可見其非常重視退休安老政策,希望透過聆聽長者和照顧者的意見後,進一步優化現行措施,改善長者生活,並對照顧者提供適當支援,緩減情緒壓力。
聽取民意後檢視現行措施

這是李家超開展今年施政報告諮詢以來首次落區,雖然落區時間因早前惡劣天氣被逼推遲約兩星期,但李家超仍按原定安排到福來邨聽取基層意見,而此行更是鎖定以長者為主要探望對象,透過接觸不同年齡群組的長者,包括行動不便、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了解其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以及使用當前政府所提供的服務感受和想法,讓其能檢視目前退休安老政策和長者服務,有哪些措施可以「做深、做廣」,凸顯其非常重視長者照顧政策。

當局如此着重長者問題,皆因本港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去年65歲長者突破150萬大關,即每5人便有1人是長者,根據統計處推算,到了2037年長者人口將高達258萬,即每3人有多於1人是長者。長者人口持續增加,伴隨而來的問題是如何照顧長者,當中不乏患有三高慢性疾病,可是安老院舍不足,須家居安老並由家人照顧,由於照顧者長期缺乏支援,以致壓力爆煲,頻頻衍生倫常慘劇。

李家超通過與長者和照顧者交流,讓用家大談一些服務用後感受,從而宣傳上一份施政報告為長者提供更貼心便捷服務。例如李家超在探訪公屋一名曾中風的92歲黎婆婆時,其兩名逾60歲子女大讚「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社區券),讓黎婆婆獲得更好照顧和接受適當訓練。李家超去年在《施政報告》中提議將社區券恆常化,並分階段將名額由8000個增至2025-26年度的1.2萬個,讓更多人受惠。

社區券是讓持券人士,可憑券在261間非政府機構及私營機構負責營運社區券的服務單位,選擇單一日間護理中心服務(中心為本)、單一家居照顧服務(家居為本)或混合模式服務,讓正在輪候資助長期照顧服務及院舍服務的長者,可以共付形式獲得社區照顧服務,包括護送、陪診、復康運動、家居清潔及日間照顧等,政府再向單位以實報實銷形式發還津貼。

長者未必可以頭腦清醒地向特首提出訴求,主要是靠照顧者或長者照顧中心前線職員提出,例如黎婆婆的一雙子女均已退休,完全靠積蓄維持母親的生活,期望政府能調整政策,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援,正正道出很多照顧者的心聲。即使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將照顧者津貼恆常化,津貼金額由2400元增至3000元,但只適用於殘疾人士,令很多人無法受惠,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降低申請門檻。
設支援熱線助照顧者紓壓

平情而論,照顧者支援服務不足,但支援未必一定要大增津貼金額和受助名額,可以利用暫時照顧服務,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加上當前政府財赤嚴重,賣地收益不似預期,增加社福開支是不現實的做法。因此,李家超強調關愛隊在守望相助發揮很大作用,尤其在剛過去的颱風和暴雨期間,關愛隊探訪了超過3000個家庭,提供幾百項服務協助居民,故會繼續推動關愛隊服務社群,並即將推出照顧者24小時電話熱線,也會提供網絡平台整合相關資訊提供支援。

社會期望特首在往後落區時會繼續聽取長者和其他市民意見,在撰寫新一份施政報告時決定如何優化現行措施,動員社會力量開拓新服務,以滿足更多長者的其他需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