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算盤打不響 西九財困流血難止

2023-08-18 00:00

西九文化管理局陷入財困,幾乎到了岌岌可危地步,董事局主席唐英年預警資金將於2025年耗盡,強調無意要求政府撥款,將會善用土地資源,做到財政自負盈虧。表面看,西九顧全大局,不想在疫後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但實際上是謀取地產發展權,變相向政府要錢。當局宜要求西九提交詳盡財政數據,分析其需要多少資金,還有甚麼開源節流方法,才決定以甚麼最佳方法助其解困。
表面不搶民生資源實質要錢

唐英年在出席戲曲中心「香港友好協進會演講廳」命名典禮時,主動自行引爆財政枯竭炸彈,指西九一直面對資金嚴重錯配問題,原本資金鏈在今年底斷裂,但管理局在過去幾年大力緊縮開支,形容情況是「血流成河」,資金流估計推遲到2025年3月才耗盡,屆時故宮館、M+博物館及戲曲中心等,將不能舉辦更多展出和表演,言辭顯得財政狀況非常嚴峻。

他強調,全世界文化設施很難做到自負盈虧,最多僅回收5成成本,西九做到回收約4成已相當不錯。即使西九面對嚴重入不敷支,決定不會伸手向政府尋求撥款,因當局在過去3年花了7000億元抗疫,出現嚴重赤字,疫後又需要花錢在很多基建和民生項目上,不想和民生爭奪有限資源。他已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遞交具體方案,包括短、中、長期計劃,以達致自負盈餘,但拒絕透露細節,只說須跳出原本框框,善用手上的土地資源。

土地確實是西九手上唯一資源,管理局原本如意算盤是利用文化區內的寫字樓招標及其後租賃收益,來補貼文化設施的營運,可是疫情重創經濟,令寫字樓供過於求,空置率達15%,租金下跌,以致藝術廣場大樓一度流標,即使最後成功招標,價錢已比原先預估少了一大截。針對現時寫字樓需求低,據悉,西九管理層考慮更改文化區內的土地用途比例,增加酒店或住宅比例,減少辦公室比例,甚至可能要求賣地以增加收入。

文體旅局對西九所提交的改善財務方案初步回應看來相當強硬,強調西九以自負盈虧形式運作,指出政府除了在2008年提供一筆過216億元撥款,亦賦予其區內零售/飲食/娛樂設施管轄權,為其提供穩定租金收入,更在2017年進一步將文化區內酒店/辦公室/住宅用地的發展權,讓管理局以「建造、營運及移交」(BOT)模式發展有關用地。
估算資金缺口後研應對之策

事實上,政府對持續陷入財困的西九已多番妥協。西九當年獲得216億元撥款興建和營運文化區後,工程進度頻頻一波三折,棄用得獎天幕設計,規劃推倒重來,導致延誤超支。例如單是地庫工程已需要236億元,立法會堅決拒絕額外撥款,當局最後只好把原本屬於自身的商業用地發展權,撥歸西九所有,變相為此埋單。現在西九面臨斷炊危機,若要求將住宅/酒店賣地收益撥歸其所有,無異是變相要錢。

故宮館和M+成為疫後旅遊新熱點,當局樂見成果,但更關注如何讓西九文化區可持續發展和營運,切不能因其呻窮便無條件照單全收。當局應要求西九提交詳細財務數據,仔細分析資本性投資和經常開支,再研究可行應對方案。前者是西九仍有多少重大項目需要發展,需要多少錢,若短期透過捐獻、出售文化設施命名權、發債可籌得的資金,可以彌補多少資金缺口;後者則是將員工薪酬、設施維修保養及雜項開支計算,看看還有甚麼方面可以裁減。

西九是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中心交流的平台,初步取得成效,但始終未能有效做到自負盈虧,令港府陷於兩難,不出手救助則前功盡廢,若西九管理層無法打造出可持續發展模式,則當局無法擺脫財政黑洞的困擾,故當局最終逼於無奈出手,也需要西九交出可持續營運方案,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