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缺習」 中印龍象之爭

2023-09-11 00:00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昨天在印度新德里閉幕,通過了領袖宣言,在俄烏戰事的描述上取得各會員國的共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缺席,意外成為峰會的焦點,這也從另一側面凸顯習主席作為世界級領袖舉足輕重的地位。峰會「缺習」原因眾說紛紜,最重要的背景是兩個亞洲大國的龍象之爭,都希望成為「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領袖。印度在峰會期間與美國等國宣布將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被視為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也為習主席拒絕捧場留下註腳。
印度被抨會議選址挾帶私利

G20峰會通過的「領袖宣言」,在有關烏克蘭戰事的部分沒有直接點名俄羅斯,而是強調所有國家都必須避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來尋求獲取領土,破壞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主權和政治獨立。這是各方妥協的產物,避免了宣言流產,也凸顯G20這個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而生的峰會,成員國之間的裂痕越加難以彌合,面臨更大的挑戰。

G20自2008年首次召開峰會以來,中國元首沒有錯過任何一次峰會,即使在疫情期間的2020年和2021年也通過視訊參會,去年中國尚未復常,習近平也親赴印尼峇里島參加峰會。習近平執政之後,重視全球話語權,積極通過國際場合推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因此,這次中國罕見地由總理李強出席G20,引起全球關注,美國總統拜登、巴西總統盧拉分別表示「失望」、「遺憾」,各國學者、媒體也紛紛評論。

有的猜測是由於內部經濟議題,有的認為習自中共二十大之後已經減少外訪,只訪問俄羅斯、南非等友好國家,參加金磚峰會。國家安全部所屬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篇文章,批評G20峰會輪值主席國印度在相關會議選址、議題選擇等方面挾帶私利,或透露了導火線。

印度將G20相關會議設在與鄰國爭議的領土進行,例如印度科技部今年3月於「阿魯納恰爾邦」(中方稱為藏南地區)主辦邊會,中國沒有出席。在議題設計方面,印度將解決債務問題作為優先事項之一,並藉此對中國發難,頻繁配合美國炒作「債務陷阱」論調。印度高調舉辦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會議,卻不邀請中國參加,希望充當「全球南方」代言人。
中美元首G20會晤落空

印度試圖藉舉辦G20彰顯國際領導力和一展大國雄心,卻不斷對華有小動作,習近平因此拒絕赴會。事實上,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歐盟在峰會場邊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將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透過修建鐵路和港口計劃,將中東、印度和歐洲連結起來,被認為旨在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抗衡。

峰會「缺習」更深層次的背景,則是這兩個亞洲大國的龍象之爭。「龍」代表中國,「象」則是印度的象徵。中印都是人口超過14億的大國,但是社會制度不同,中國被西方視為威權國家,印度則被標榜為最大的民主國家,近年更與日本、美國、澳洲組成「印太戰略」劍指中國,加上60年前曾經爆發局部戰爭,幾年前又發生邊境流血衝突,兩國在經濟上、政治上、戰略上都全面形成區域競爭關係。

可以預料,龍象之爭是永恆的,這背後也是中美較量。習近平的缺席,令中美元首在G20會晤落空。「習拜會」下一個可能的場合,是11月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但目前中美雖然恢復高層往來,氣氛仍然低迷,而且美國可能拒請香港特首李家超參會,習近平會否前往三藩市參加APEC尚存變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