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形象工程 改善市容衞生不能走過場

2022-08-16 00:00

港府前天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打擊衞生黑點行動,成為全城街頭熱議話題,領軍的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否認有關行動是做騷,宣稱後續行動持續兩年。市民希望當局說到做到,對症下藥,將打擊衞生黑點行動恆常化,加強執法,並推出貼地配套措施,扭轉過往全城清潔運動虎頭蛇尾弊病,免淪為形象工程。

卓永興昨天重申,打擊逾六百個衞生黑點行動,絕不是做騷,而是希望能切實處理一些環境衞生的「老大難」問題,預期在市民舉報和政府部門發掘下,黑點數目短期內會有所增加,即使有關黑點的衞生情況有改善,短期內也不會除名,以免故態復萌。他強調,清潔行動不會三個月就完結,每個部門在三個月內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PI),而減少黑點數目將作為KPI一部分。他同時表示,會在黑點加裝閉路電視,並研究提高亂拋垃圾、亂貼街招的罰則。
釐清權責誰屬加強執法力度

清潔街道、滅鼠滅蚊,本是政府日常職責之一,但當局竟然要大張旗鼓以運動形式推行,因較易營造視覺效果,難免予人有「呃like」之嫌。事實上,回歸以來,港府曾在二○○三年和二○一五年兩度展開全城清潔運動,均由政務司司長統籌,每次雷厲風行下都是短期內收到一定成效,但每當運動結束後,衞生黑點很快又打回原形,非法棄置垃圾、後巷雜物阻塞、鼠蹤處處等問題又再湧現。

環境衞生是老大難問題,歸根究柢是政府部門間權責不清,欠缺統籌。以鼠患為例,老鼠在街市、公園和污水渠出沒,牽涉到食環署和渠務署,每當收到市民投訴時,往往會將職責以外的投訴往外推,互相敷衍塞責。食環署前綫員工在執法時又顧慮多多,擔心嚴厲執法,讓違規商戶或市民出現過激反應,以致通常只作勸喻或口頭警告,難起阻嚇作用。

此外,「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成為衞生黑點,與當局一些離地措施不無關係,尤其認為減少街上垃圾桶數目,將有助配合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畫,卻沒想過三無大廈如何處理垃圾問題,而垃圾收集站又遠離民居,即使當局在附近安裝閉路電視監察,以為可起阻嚇作用,但當居民發現亂拋垃圾卻沒人執法,在僥倖心態下繼續在後巷或街道亂拋垃圾,令情況日趨嚴重。

卓永興前日落區巡視,發現後巷有棄置的電單車,而處理這些棄置電單車卻涉及四個部門,正是權責不清的灰色地帶,最後決定由運輸署負責,便是一次釐清責任誰屬的最佳示範,凸顯他有必要頻密落區視察,每發現一個問題時,可即時研究和拍板交由哪個部門負責,避免部門間拖拉塞責。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統籌多個部門聯合執法,而執法次數也要加密,讓打擊衞生黑點成了日常工作,使缺德市民斷了僥倖之心,齊心做好清潔香港。當局也要訂立機制,讓各部門按指標行事,並定期檢視成效,確保全城清潔行動長期推行,並非三分鐘熱度。

同時,當局在處理垃圾和鼠患時,除了參考外國經驗,在引入一些外國新技術時,也要看看是否適合本港現實環境需要,並聆聽本地專家的意見,找出一些貼地而有效的滅鼠方法,也為三無大廈提供便利的清理垃圾方法,改善社區環境衞生才能事半功倍。
鼓勵市民監察社區環境衞生

港府也要加強宣傳教育,讓市民建立保持環境清潔的文化和公德心,並鼓勵其積極參與監察社區環境,規定部門接到公眾舉報,須在指定時間內處理,讓市民感到其投訴獲得重視,更願意為改善市容,打造一個宜居城市出一分力。

特首李家超強調施政以結果為目標,市民期望當局坐言起行,全城清潔運動並非走過場,而是持之以恆地推行,切實解決地區老大難問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