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GDP失速 救樓市等同救經濟

2022-07-21 00:00

內地上半年GDP增速銳減,正當外界認為要達致全年百分五點五增長有難度之際,總理李克強卻暗示GDP增長目標並非鐵板一塊,不一定要「保五」。這反映內地在疫情反覆下,有需要對增長目標作出調整,尤其中共二十大今秋召開,聚焦於就業,確保經濟和社會穩定。不過,單靠穩就業並不足夠,當局須設法穩住樓市,防範爛尾樓危機擴大,引發系統性風險,進一步衝擊經濟。

李克強前天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家視像對話會時表明,不會為了高增長目標而出台超大規模刺激措施、超發貨幣、預支未來,強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最重要是穩就業、穩物價,只要就業比較充分,居民收入增加,物價平穩,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的。這番話釋出兩個訊息:第一,中央不會為了要實現「保五」而大水猛灌;第二,對今年GDP不一定能「保五」首次鬆了口風,只要能穩就業和穩物價,可接受增幅小一點的增長率。
控制失業率確保社會穩定

中央此舉相信是因應現實情況而作出適度調整。首先,要做到「保五」,下半年GDP增長率須保持在百分八點五,在當前疫情反覆是非常不現實,尤其前天全國多地新增逾一千宗確診,要快速控疫,須在爆疫縣市頻密做全員核酸檢測,部分還須實施半封城配合,對經濟和民生造成巨大衝擊,亦制約了GDP增長。

此外,二十大舉行前,當局須確保社會穩定,關鍵是穩就業和穩物價。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在城鎮創造一千六百萬個職位,以吸納逾一千萬高校畢業生和數以百萬計農民工,而上半年只增加六百五十四萬個新職位,在外圍經濟轉差,內地疫情多發下,如何在下半年創造一千萬個職位是很大挑戰,尤其十六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高逾一成九,若未能解決其就業問題,將影響社會穩定。

上半年CPI按年上升百分一點七,通脹看似不像歐美般嚴重,但PPI同期卻錄得百分七點七升幅,尤其俄烏戰爭不斷推高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價格,PPI早晚會對CPI有傳導作用,帶動物價上漲,加深民眾怨氣。因此,李克強要求做好穩物價,經濟更須保持一定增長,盡量創造更多崗位,讓民眾有收入,願意消費,帶動經濟回穩向上。

不過,要穩住經濟大盤,關鍵是緩解持續下滑的樓市風險,尤其是近月在全國十八個省市逾百個樓盤鬧得熱烘烘的爛尾樓風波。內地自一九九七年引進預售樓花制度,帶動樓市急速發展,但卻沒有嚴格的監管保障,讓房企可鑽空子,挪用資金開發副業。當樓市欣欣向榮時,沒人關注箇中問題,但當不少房企陷入債務危機,資金鏈斷裂時,大量樓盤不得不停工。爛尾樓的責任誰屬不明,準業主陷入未能按時收樓又要繼續供款的困境,發起停貸斷供潮,與銀行博弈,揚言樓盤不復工便不供款。
宜落重藥解決爛尾樓危機

現時情況類似二〇〇八年美國次按危機,當時樓市泡沫爆破,信貸紀錄不良的業主無力償還次按,淪為壞帳,次按衍生產品違約,大型金融機構因資金鏈斷裂,銀行出現系統性風險,引發金融海嘯。美國的經驗顯示,當局透過狂揼水才成功救市,但內地表明不會大水猛灌,以免資源錯配,說法有一定道理,然而若任由爛尾樓擴散下去,後果實屬難料。雖然停貸的金額尚不至於影響內地整體經濟,但業主拒絕還款,肯定削弱準買家入市的信心,影響房企樓宇銷情和資金回籠,嚴重者可能破產,不但導致樓房產業鏈出現失業大軍,更令銀行出現大量壞帳,影響全國經濟增長。

因此,內地應針對房企出現資金短絀問題的根源落重藥,尤其是去年對房企債務比率作出規範的「三條紅綫」作出適度調整,俾其能取得融資恢復營運,並且加強預售樓花制度的監管。若當局能化解房企資金鏈問題,相信有助穩住市場信心,讓經濟可逐步回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