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教育枢纽 中小学潜力待发掘

2023-11-14 00:00

随年初恢复通关,加上特区政府推出「高才通」等「抢人才」计划,越来越多非本地人才携同家眷陆续抵港。根据入境处数字,今年头9个月,有关计划的未成年受养人约4万人,他们均获准入读本地公营学校。经过多年发展,香港中小学教育体系已具备稳固基础和丰厚资源,能够满足来自不同地区,特别是大湾区学生的升学需求。只要政府推出更多好的政策,加上学界积极配合,绝对可以在本地学生减少的情况下,开拓生源,杀出一条血路,充分释放中小学潜力,助力香港国际教育枢纽之建设。
两制下保持多元文化

香港中小学教育具备显著优势,特别是在「一国两制」下保持多元文化,中小学为学生提供中英双语和高度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香港中学文凭试(DSE)成绩既获本地大专院校和雇主认可,也获得海外广泛承认,包括英美加等港人热门升学地点。国家教育部自2011年起,推出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试收生计划,2024/25学年参与的内地高等院校,甚至将增至138间。可见在香港读中小学,根本不愁出路。

客观而言,鉴于香港少子化和移民潮加剧,越来越多本地中小学面临缩班杀校危机。这绝非危言耸听,事实上,从2020/21学年起计算,本港三年合共流失近6.8万名中小学生,当中2022/23学年中小学生合共流失逾2.7万人,数字为近三年以来最高!既然我们拥有一流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就应该千方百计维护,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不应坐视本港教育优势的流失。

如今,在各项「抢人才」计划的加持下,香港各行各业都取得新的、更强的发展动能,教育产业也不例外。早前有调查发现,逾75%非本地人才选择让子女来港就读中小学,当中4成人打算入读资助学校,直资学校亦近3成,反映港校对非本地家长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内地家长而言,「一国两制」下香港教育体系保持了国际化特色,从来都是一张闪亮的名片,只要条件许可,他们就像本地家长那样,希望子女考入港九传统名校。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误以为内地学童来港必然是为了入读国际学校,其实不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地对港生报读内地大学采取较宽松的收生政策,许多家长深信,一旦子女取得香港户口,将来可相对容易考入内地重点高校。

可惜的是,尽管内地家长对港校趋之若鹜,但似乎普遍对香港学制欠缺认识,例如不清楚「自行分配学位」、「统一派位」等程序。他们一般会在朋友之间口耳相传,或者在网上搜寻未必准确的「攻略」,结果可能是加深误解。

据媒体报道,本港津贴、直资学界将于下月中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首届(大湾区)香港学校教育展,届时有逾100间中小学及幼稚园参展,相信有助大湾区家长了解香港教育制度和各校特色,为子女作出更佳升学选择。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早前《施政报告》中,明言要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其实,香港条件那么优厚,何不同时发展国际中小学教育枢纽?须知道不止内地家庭,不少东南亚家庭也希望子女入读港校,必须有相应政策满足他们的需求。
为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展望未来,希望政府早作筹谋,要针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制订相应招生政策和宣传策略,同时与学界多沟通协调,合力办好中小学教育,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资源,助他们在香港落地生根。这样不但有利于满足非本地学生的升学要求,更有利于克服本港适龄儿童减少的结构性问题,为香港长远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