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抢人才加入战圈 香港不得不防

2023-11-02 00:00

港府去年底推出包括高才通等抢人才计划,实施将近一年,成效远超预期。深圳昨天似仿效香港做法,公布吸纳高质量人才政策文件,当中推出类似高才通措施,并以落户补贴吸引境内外人才,符合资格的港澳台人士也受惠。此举反映深圳眼见香港挖走了一批高端人才,为了加快促进创科发展,也不惜加入抢人才行列。香港要在人才争夺战中胜出,除了定期检视现有政策的诱因外,更应加强本港在教育方面的优势,以巩固自身竞争力。
针对港短板重启落户补贴

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发表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了加快将深圳建设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议实施更积极、更开放和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和服务五方面发力,以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馀力的态度吸纳不同的境内外人才,打造关键产业领域人才的蓄水池。

虽然文件未有具体细节,但从政策方向看旨在争抢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高端人才,与香港高才通同出一辙。首先,深圳聚焦人才范围主要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高端装备、低空经济、新材料等领域。这与本港近年全力推动创科发展,将资源投放在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物科技、医疗科学、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金融科技等范畴,对相关人才需求出现重叠,意味两地均在争夺相同领域的人才。

此外,文件提议新设立「青才汇」项目,引进35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境内外知名高校硕士及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相应生活补贴,符合条件的外籍、港澳台青年均可享受同等优惠。

「青才汇」可谓是香港高才通翻版,相信是深圳当局眼见高才通在吸纳人才成效显著,也有样学样。港府原定目标是在今年内透过不同人才计划吸纳3.5万名专才,没想过反应奇佳,截至9月底,共收到16万宗各项人才项目申请,逾10万宗获批,提早超标完成,而在众多获批人才中,高才通便占了约4成。为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帮助香港发展,港府更将门槛由全球百大名校放宽至184间,令深圳不愿落后于人,也加入人才争夺战。
港应研究住房津贴可行性

深圳在短短40多年间,能从小渔村摇身一变成经济特区,再成功转型为举世知名科创中心,关键是当局从来都非常重视人才,不断出台政策招揽全国各地人才,并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包,加快深圳经济产业发展。现在眼见香港在抢人才收到明显效果,深圳决定重启人才补贴政策,包括为租住非保障性住房的人才发放租金补贴,又为人才的子女提供入学或转校支援服务,并帮助人才父母落户深圳提供便利,解决人才居住、生活问题,明显是针对香港高才通计划没有为人才提供补贴的短板,冀能以这些经济诱因抢回部分高端人才。

这是深圳继9月推出多项措施鼓励港人北上消费后,再推新猷与本港争抢人才,显示深圳视香港为合作夥伴,也同时是竞争对手,通过良性竞争来促进经济发展。港府切勿对这些竞争视而不见,应尽快检视抢人才的诱因是否足够,毕竟香港生活成本高,要留住人才须缓解住房贵问题,要与深圳抢夺人才,应研究引入住房津贴可行性。

香港当前最大优势是教育方面,尤其是中学文凭试(DSE)获国际认可,从40%高才通安排子女入读官津学校,63%让子女读DSE课程,可见内地专才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业,不惜循高才通来港为其升学做好铺垫。因此,港府宜善用DSE课程优势作吸人才卖点,使人才的子女来港升学,待其学成之后眼看香港充满机遇,更愿意留港发展,长远为香港人才库补充新血,提升竞争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