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露端倪 多管齐下鼓励生育抢人才

2023-10-26 00:00

特首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内容全面而充实,涵盖方方面面,若将多项政策串连起来,可笼统形容为一份相当整全的人口政策,由鼓励生育到抢人才,经济发展朝产业导向规划,背后目的均离不开为香港增添人口、吸纳和留住人才,长远解决人口持续下降问题。

《施政报告》对鼓励生育政策着墨甚多,提议即日起向初生婴儿发放一笔过2万元现金奖励,并提高其父母居所贷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税项扣除的最高限额至12万元,直至该名同住子女满18岁为止,以至抽居屋或申请公屋优先安排;同时为接受人工受孕的妇人提供最多10万元税务扣除优惠。
推多项育儿配套增生育诱因

当局鼓励生育,皆因香港出生率持续下跌,夫妇平均子女数目由2012年1.28名跌至去年0.9名新低,叠加人口老化和移民潮,导致劳动力萎缩,制约了本港疫后经济复苏和发展步伐。如何扭转生育率下降、延缓人口老化,以及增加劳动人口,已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全球各地都同样面对生育率下降问题,各地均以派钱作为诱因鼓励民众生育。问题是不少人质疑港府派2万元现金奖励,未必足以鼓励夫妇生育,故特首在《施政报告》中大耍组合拳,协助新生家庭有稳妥住所,在申请公屋时可提早1年上楼,若购买居屋则可优先拣楼。对居住在劏房的基层年轻夫妇来说,这无疑是相当具吸引力。当局亦明白到很多在职夫妇担心没时间照顾子女,又不放心将教养工作交给外佣,故《施政报告》建议增加幼儿中心名额和津贴、推展学前儿童课馀托管服务至全港各区,以及加强社区保母服务,提供育儿友善环境,从而让夫妇积极考虑生育,并在分娩后安心继续工作。

特首连串措施释放出非常重视人口自然增长的信号,但毕竟生儿育女是人生中最大决定之一,夫妇有着很多考量。据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假如这些政策在3年内平均每年令出生率增加20%,以去年逾3.2万名新生婴儿计算,即每年额外增加6400名婴儿,便可算取得相当不错成果。

然而,即使市民响应生育,从怀胎十月到供书教学,至少要20年后才将孩子培育成才,是件长远浩大工程,因此《施政报告》多管齐下推出多项短中期补充人口的措施。首先,尽管港府已批出逾10万宗专才来港申请,仍会继续着力抢人才,包括下月起将吸纳高才通的合资格世界知名大学数目增至184间;推出新投资移民计划,只要投资者在港投资总值3000万元的股票、债券或基金,便可取得移居香港的资格,同时又宣布即日起对楼市印花税减辣,合资格专才来港置业的辣税由原本「先徵后退」改为「先免后徵」。这些措施既可吸纳大批专才来港,纾解本港人才荒问题,又吸纳一批有经济实力投资移民,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的优势,亦释放更多潜在置业刚需,有助楼价止跌回稳。

此外,特首还提出要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下个学年将八大院校的非本地生学额提升一倍至40%,令非本地生数目增至6000人,又致力把「北部都会区」发展成北都大学教育城,目的是从世界各地吸纳更多优秀学生来港读书,为本港扩阔人才储备。
产业化增机遇成留人才手段

当局亦明白到成功挽留这些来港就读的外地生的重要性,故《施政报告》中多次提及产业化,明显是改变了过往规管者角色,透过设立8个全新或加强的专责办公室,推出8份产业蓝图和行动纲领,加大了产业规划导向功能,让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结合,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新发展机遇和职位,使在港学成的外地生更愿意留下来发展事业。

港府过往人口政策流于零碎,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特首不得不认真处理,虽然《施政报告》中没有明言,但若将大部分政策串联起来,便不难发现隐藏了一套完整人口政策。期望相关政策顺利落实,为本港人才库造血,长远提升生育率,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