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选举受挫 有利美国遏制中俄

2024-06-09 00:00

印度上周公布选举结果,令外界大跌眼镜的是,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不但未能大胜,在国会人民院连过半数席位优势都失去,须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打击其强势领导和强人形象。莫迪未来5年任期,仍会强推经济改革,落实「印度制造」战略,务求令印度成为全球第3大经济国。然而,由于内部支持减弱,他更须依重美国,将令他对中国更加强硬,对俄国亦未必如过往般友善,影响中美俄三角博弈。
「印度制造」战略不如人意

莫迪的人民党在国会人民院543席中,只取得240席,不但远逊上届303席,且少于国会议席一半,不能再一党独享执政地位,须组织联合政府,令莫迪强势领导受挫。

印度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多政党国家,因为过于分散,令该国内部政治争斗激烈、地方势力强大,阻挠经济发展,直至莫迪上台,坐拥国会过半议席,又独尊拥有全国8成人口的印度教,才可以强硬手腕,推动经济踏上快车轨,过去两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都逾7%,成为全球大国中增长最快国家,印度GDP亦由2014年全球排名第10,晋升至去年的全球第5。

莫迪更期望印度在未来5年超越日本、德国,成为仅次于中美的全球第3大经济国,奠定其历史功业。

莫迪今次选举失利,主因之一亦是经济,因民众虽眼见高增长,却未能分享成果,且面对高通胀、高失业率打击。印度通胀和失业近期虽稍见缓和,4月通胀率仍高达4.83%、失业率更高企近8%,年轻人失业问题尤其严重,国际劳工组织去年报告指,印度25岁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有超过4成没有工作。不少城市劳动力被逼回乡,令务农人口过去几年激增6000万人。

莫迪10年前上台就针对印度年轻人口多,可发挥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因此提出「印度制造」战略,要将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5%,提高至25%,并创造1亿个职位。然而结果不如人意,制造业占GDP现只有17.7%,职位更无明显增长。

无论要解决失业问题,要令民众分享经济成果,抑或长远提高印度竞争力,莫迪未来5年都须加强改革,推动「印度制造」,他已计划容许大企业增加聘用和解雇劳工权力、降低关键上游产品入口关税、扩大高科技行业补贴,并加快兴建基建和徵收工业用地。然而,这套改革将面对劳工、本地企业,以至地方势力反对,莫迪需要更强政治力才可推动,选举失利无疑打击其大计,令他更需借重美国领导的西方,向印度提供市场、资金和技术。
拜登主动拉拢频频让利

美国总统拜登为拉拢印度遏制中国,对印度高度容忍。美国漠视莫迪在国内逼害穆斯林和基督教,甚至印度特工涉嫌在美国暗杀美籍印裔锡克教领袖,拜登亦让其不了了之;对印度违反美国制裁俄罗斯,大量倒卖俄国石油到欧洲,拜登亦只眼开只眼闭。

拜登并大力向印度让利,去年与莫迪签署协议,大力扶持印度晶片、人工智能、量子技术、通讯技术等新兴科技,助印度抢夺在华外资和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并向印度输出制造战斗机发动机技术、承认中印有领土争议的藏南地区属于印度,鼓励印度军事挑衅中国。

现在莫迪在国内受挫,令他与美国谈判本钱减少,有利拜登驱使印度,加力打压中国。拜登致电莫迪祝贺其连任,并强调深化美印全面战略夥伴关系,短期内并派国安顾问沙利文访印,商讨美印共同优先事项;美国防长奥斯汀亦透露,美印将共同生产装甲车。美国媒体猜测,美国首务将印度军力强化并配合军事遏制中国。

此外,拜登还可要求莫迪降低与俄合作,减少购买俄国武器和石油,甚至执行部分美国对俄制裁。

印度去年晋身全球经济第5大国、军力排名更升至全球第4,在国际影响力正不断加重,莫迪与美国加强联手,驱使印度成为反中俄俱乐部一员,令全球权力天秤更倾斜美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