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探索 粗放型转向精细路线

2023-10-18 00:00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逾130国元首或官员出席,寻找投资项目机遇,反映此倡议经过十年时间探索和实践后备受欢迎。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自身经济放缓,中国已开始调整过往粗放式投资,转走「小而美」、「惠而实」的精细路线。香港要把握好机遇,更要多做民心相通项目,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想,希望可解决过剩产能,通过基建投资开发,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带动局部地区发展,也可提升中国在相关区域的影响力,达到双赢局面。
聚焦「小而美」项目更具成本效益

经过十年大规模兴建高速公路、铁路及一系列港口基建项目,将南亚、东南亚、中亚、中东欧和非洲的陆路和海路交连接一起。例如中老铁路和印尼雅万铁路顺利竣工,不但打破老挝锁国宿命,也让印尼首都雅加达和万隆之间行车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打破了长期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增强发展动能,更使中国在全球陆路基建取得主导权,成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最佳象徵。

十年过去,一带一路的发展已走到一个转折点,须改变投资模式才能持续发展。中国在提出倡议初期,有充裕资金和先进基建技术,让其有雄心壮志落实这宏图大计,不惜以粗放式投资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的传统基建发展。然而,此举却牵涉到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西方和印度对此焦虑不安,以冷战零和思维看待一带一路,当目睹参与倡议的共建国出现过度借贷、超支问题,便咬住债务急升的问题不放,一边厢夸大其辞地将一带一路抹黑成债务陷阱,旨在挑起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恐惧,冀能打压中国的国际朋友圈;另边厢却另起炉灶提出类似相关倡议,试图以此抗衡一带一路。

此外,中国亦因应形势变化而在过程中进行调整发展方向,尤其美国游说欧洲、日本、南韩和印度等盟友对华围堵,加上新冠疫情令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增,财政收入减少,无法再像之前那样投入庞大资金,去支援一带一路共建国开发大型传统基建项目。假如继续过分投资,一旦一带一路共建国像赞比亚出现债务危机,中国最终可能被逼要减债。从中方最近推出绿色一带一路、数码一带一路等项目,反映投资策略转向减碳、电子通讯基建等较具成本效益的「小而美」、「惠而实」民生项目,以便减低风险,但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基建,相信仍会选择性地予以支持,只是规模有所限制。

对香港而言,美国试图推动与华脱鈎断链,加上美欧高通胀、高利率削弱民众购买力,以致香港出口连跌16个月,面对美欧市场萎缩,有必要寻找新市场,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提供了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有促进经贸作用,中国与共建国在过去十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高于全球贸易增速。正在广州举行的广交会,参展企业超逾2.8万间,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的企业便占了60%,反映港商只要积极开拓市场,有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此,港商须善用其在金融、专业服务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法律仲裁等服务,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参与医疗教育公益提升软实力

香港除了在通商方面发挥其既有优势,也应积极参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教育等通民心事务。共享基金会成立5年以来,一直专注境外尤其一带一路的慈善公益工作,除了在疫情期间向老挝、柬埔寨和吉布提捐赠抗疫物资,去年更在5个亚洲及非洲国家为5,000人进行免费治疗白内障手术,令当地穷人受惠,不但有助提升香港乐善好施形象,进而提升香港和中国的软实力,赢得当地人对一带一路的好感。

一带一路倡议在正处于升级转型的转折点,香港应积极配合国家发展大局,让倡议引领大家塑造一个更联通、包容、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硕果。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