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賢 - 買書不如借書?|青史劄記

2023-08-04 16:38

上周是一年一度的書展,照樣是肩摩轂擊,人頭湧湧。筆者正好藉此機會,談談一些觀察。

相信各位讀者,特別是愛書人,許多人都有「舊書未看,新書又購」的情況。但這種情況當然並非只有現代人才有。自印刷術普及,書本較容易獲得後,這種情況自然會出現。清代袁枚的〈黃生借書說〉便提到「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皇室和富人即使家中書本眾多,但往往不會細讀。

作者袁枚即使愛好讀書,當官富裕之後,也會「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捲軸」,藏書在其「所好軒」(袁枚書房名稱,見〈所好軒記〉)中布滿灰塵,總抱着之後再看的藉口,未能細讀家中藏書。對比起他年輕的時候從富人家中借書,袁枚自嘲自己讀書的專注程度,實在相差甚遠。

所以,袁枚認為「書非借不能讀也」。在有還書的壓力下,讀書方能「用心專」。古代借書,需要向富人或學者借,遲還書不但會面對壓力,更有機會下次借不到書本,失去學習的機會。但現代圖書館設置完善,比古代方便得多,遲還書的罰款,是否真的能促使人更專注快速地讀書呢?相信這也是因人而異,畢竟,筆者在圖書館工作的時候,經常看到上百元的罰款,甚至「一借無回頭」。

話雖如此,但借助朋輩壓力,例如舉辦讀書會,或和朋友交換書籍,的確能讓人提高讀書的動力,更能藉着交流讀書心得來增進知識。

因電腦科技發達,藏品不佔空間,現在甚至出現人們囤積電子書、電子遊戲的情況。人一旦擁有便不會珍惜,也許便是人性,但正正要努力克服惰性,人才能不斷增長知識,拓闊眼界。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4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張瑋宗 - 歷史帶給我甚麼|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襄漢遊記|青史劄記

張瑋宗 - 習史的理念|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誰分真與假?|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承先「啟」後|青史劄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