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宗 - 知己「資」彼|青史劄記
2023-04-21 12:45
中學文憑試今日開考。過往,筆者也常常分享一些應試技巧。今回,筆者打算從比較宏觀的角度,與讀者們分享一些關於理解和閱讀史料的個人心得。
理解史料是研習國史的重要技能。所謂「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理解史料就是學生提出歷史觀點、理解歷史發展的關鍵所在。換句話說,從數量上來講,沒有充分的史料,學生就難以提出有理有據的歷史觀點,也不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
除了數量上的考慮,學生也應注意到引用史料的「質」。這里的「質」不是指「品質」,而是指一些不能夠被量化的條件。舉個例子,學生應注意到漫畫、圖片和文字材料的作者、特點、出版時間、地點、對象等等。多閱讀一手史料就能加深學生對某些歷史事件的印象,直接代入到歷史場景之中。不但有助於增加學生對歷史的認識,還有助他們在考試中爭取理想表現,因為考試就是一個與時間競賽的過程,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愈深刻、史料引用得宜,就能考取理想成績。
當然,這個方法看起來相當間接,聽起來不如直接操練試題般直接。可是,在討論溫習方法有效與否的時候,學生也要思考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到底自己在學習國史時候面對甚麼困難。假如學生對於答題技巧不太熟練,那當然是操練試卷來得實際。但假如學生是對於歷史事件的認識不足,或者記不到歷史發展的脈絡,筆者相信直接閱讀相關史料更能加深學生的代入感,掌握人物心理和歷史背景。
筆者當年在準備中史科考試時,常背誦史家對歷史事件的評價,例如是對漢武帝管治政策、東漢戚宦相爭、安史之亂的評價。但筆者當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認識到不同史家的出發點、寫作背景等等,以致背誦得相當吃力。
筆者在此希望學生都能夠找到一套適合自己溫習國史的方法,保持對學習國史的興趣。祝願所有應屆考生溫習一切順利,考試得心應手!
張瑋宗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委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21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