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宗 - 歷史帶給我甚麼|青史劄記

2023-07-21 16:58

歷史是甚麼?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態度是甚麼?這些都是筆者常常反思和探討的話題。本次專欄,筆者打算換個角度,以個人的心路歷程為例子,談談在大學學習歷史對筆者有何增益。

筆者在大學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在中學時期有相當大的分別。就讀大學時,學子除了需要參與大課,還須通過導修討論的方式,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學期末,學生須就不同歷史課題撰寫論文,期間,筆者有不少機會接觸一手資料,對我來說是相當有意義的。一手資料類型相當多,包括史書、書信、報章、照片等等,內容相當豐富。看過不同歷史資料後才會發現,原來每個人在歷史長河之中有多渺小。很多人為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可是在史書、檔案、報章等等之中,也許只有輕輕一兩句話記載這些人的事迹。

年代愈遠的史料,相關的記載無可避免地會更加簡單扼要。《史記》、《漢書》等超過千年前的史書,對於當時社會精英的描述也是相當扼要,更何況是一般平民百姓呢?隨着通訊發展的進步,歷史資料變得愈來愈豐富。可是,這又帶出另一類型的渺小:面對浩瀚的歷史材料,習史者需要盡量掌握與研習題目相關的資料,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比對、研讀歷史材料,這可反映出習史者面對大量歷史資料時的渺小。

學習歷史不但讓我明白到人類之渺小,還讓我明白到世界之浩瀚無邊。就以鄭和下西洋為例,若讀者從不同角度,如經濟、社會文化、交通發展、外交等角度,分析鄭和下西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都會看得出不同的歷史面貌。不少人常說學習歷史比較單調乏味,但據我個人的學習經驗,學習歷史的過程反而是多元、靈活的。史料之廣泛、題材之多元化,足以窮盡學子一輩子的時間去探索分析。

可見歷史教育是價值教育的重要一環。明白人類之渺小,反而令筆者明白到人的局限,從而學會看輕得失,以平靜的心境積極追求人生目標。


張瑋宗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委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21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周正賢 - 襄漢遊記|青史劄記

張瑋宗 - 習史的理念|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誰分真與假?|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承先「啟」後|青史劄記

周正賢 - 人工有智能?|青史劄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