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嬋 - 尋覓中華龍(2)|學友智庫

2023-08-08 12:52

15年前的今天,我國迎來首次主辦奧運開幕盛典,鳥巢場館展現一幕幕文化華章!畢竟人類從四大文明古國走到今天的只有中國,文物遺址及文字記載從沒有終止。據《史記》描述,4000多年前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和炎帝之後,為了集「萬國之和」,從各部落圖騰中各取一元素,結合創造了「龍」。龍成為中華民族圖騰,具有祥瑞、和合、向上和創新的意涵,日漸成為引領民族前行發展的一種符號。

究竟哪有中華龍?12生肖中有龍。外觀上,龍由9種動物特徵組成,單是眼睛便有說似兔、似蝦,神話中便有「畫龍點睛」的故事。不少文物、建築、衣飾都有龍。據專家研究,歷代「龍」有51種字形變化。傳統習俗節慶中常有龍:端午節扒龍舟、香港大坑舞火龍、譚公誕現身數十條龍;龍字成語逾200個、龍姓與命名更多不勝數。北京故宮太和殿內便有逾萬條龍的蹤影。倘若從外形想像,延綿萬里的古長城、現代建築如港珠澳大橋、高鐵、長征火箭等都像龍。

無形龍的象徵意義更為豐富多采,具有權勢、吉祥、能力,號召天下的意識。古代只有一國之君才穿龍袍、坐龍椅、蓋龍璽,凸顯承擔整個國家興亡的權責。傳說龍的出現,多處身在災難困苦之中,以凝聚民心,解救人們脫難避險,激勵冒險與擔當。

今天有形與無形的龍無處不在,是中華大地、中華民族、中國人的象徵,因此,在價值觀傳承方面,發揮重要角色。中華民族從農業文明跨越式走進工業4.0,面對多方面內涵調整、豐富及挑戰,龍的蛻變過程,充滿傳奇與實踐智慧,構成科技進步、制度演化、精神與價值觀巨變。

究其龍的形態與內涵,有助每一個個體形構共同價值觀,傳承與發揚貫通古今和諧、愛國、自強不息、守正創新、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華精神,以求社會進步,建設美好家國。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麗嬋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社長及資深教育工作者。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8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梁國成 - 正向思維.齊起動|學友智庫

吳善揮 - 以繪本創造環保教育脈絡|學友智庫

陳月平 - 向着夢想啟航|學友智庫

青妍老師 - 幼稚園中文寫字教學的迷思(下)|學友智庫

梁麗嬋 - 尋覓中華龍(1)|學友智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