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嬋 - 歷史科教學的時代趨勢|學友智庫

2023-03-07 16:05

歷史是前人生活經驗的記載,理解與演繹歷史,則是後人對前人經歷的二次提煉與創造、指引及啟迪未來。香港回歸的前因後果,跟國家與國際發展的關係,承載着中國近代歷史興衰轉變曲折的歷程,成為近代歷史必然學習的內容。

思考歷代國家國土爭議,大都訴之於戰爭。1997年香港回歸,創新性地採用「一國兩制」政策,通過談判,以聯合聲明,達至無硝煙收回政權。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中國國力日盛,香港高度自治權急劇異化,美國逆全球化,遏制中國發展力度加劇,香港這個國際經濟城市成政治磨心。最終2020年人大通過《香港國安法》,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實行全面管治和高度自治並存,確立愛國者治港,保留「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原有功能與獨特角色不變。中共以哲學高度,總結百年夢想達成發展經驗,二十大報告確立第2個百年夢想達成的部署,引領經濟發展雙循環,一帶一路、「一國兩制」、中國式現代化等,以指引內部發展及應對國際風雲變幻。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的香港,培育與選拔家國情懷、愛國愛港者治港成要務。

久違了的口岸通關,筆者往深圳及廣州一行,拜會兩屆大灣區歷史文化教學計畫的合作夥伴,發覺歷史學科成為內地高中文科生及教師專業發展必修學科,成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把手。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都是歷史學科學習的要素。國家實行「雙減」政策,鼓勵動手和體驗式教學,推行校本課程,將激發區內文化與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作為服務8600萬人口大灣區的學校、大學學府、教育部、教育局,各類教育機構,甚至博物館,於創新變化的時代,承擔着大中小幼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責任。因此,未來加強大灣區歷史文化教學實踐與交流,將成為區內青年學生及教師生涯成長的趨勢。

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麗嬋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理事及資深教育工作者。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3月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吳文軒 - 借好試後時機|學友智庫

彭樂謙 - 淺談「通用設計學習」|學友智庫

學友智庫|道是無情卻有情

學友智庫|關注及適切介入中學生自主學習

學友智庫|同行展翅創前程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