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學英語|殺與不殺

2021-11-29 08:42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甚麼是「生命教育」?何謂「珍惜生命」?最近的「野豬事件」是給我們很好的討論材料,可讓我們和孩子具體探討甚麼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到底意義何在。

捕殺野豬的動機和行為,其實簡單得很——移除障礙物。只是因為這個障礙物有生命,不是想移除便移除,「移除者」要以食物引誘牠們,他們也知道「移除」後會引來「聲音」,所以要在適當的時機「移除」……

我們先不討論這種「移除生命」的方法恰當與否,我們可先思考一些問題:用「蟲仔」引魚上釣「人道」嗎?用食物引老鼠入籠「人道」嗎?這些我們少見的野豬和街市的「食用豬」在生命本體上有分別嗎?為甚麼捕殺野豬讓人覺得難過,而街市上的「食用豬」被人左一刀右一刀切割,身體的每部分都被人類作買賣,我們沒有為牠們聲討?難道我們不殘忍、不血腥、不卑鄙嗎?(相關英文繪本介紹:《The True Story of the Three Little Pigs》)。

科技愈進步,人類似乎愈遺忘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只不過也是個生物而已,就算我們自以為自己的腦袋如何發達,在動物界的級別如何崇高,我們還是受制於自然。

今天,我們認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認為「移除障礙物」、任何「阻我們發達的都該消滅或消失」是合理之事,那麼,我們不配再說甚麼是「生命教育」和「珍惜生命」,因為這樣只會擾亂孩子。

有時我在想,人類是否可以換個角度去想問題和行動:既然我們認定自己頭腦發達,是高級動物,何不「大將之風」點,保護動物、愛護地球。

最近因工作的關係,我看多了許多關於動物的書籍,發現動物世界很有趣、很神秘,我在想,如果我們都有顆好奇心,願意了解這些野豬在香港的生活習慣,願意把行政和金錢的考慮放置一邊,給這些香港野豬一個棲息地,尊重一下生命,那便是真正的生命教育了!

陳東紅
作者擁有十多年英語教育出版經驗,曾參與英文學生刊物創刊工作及出版英語兒童書籍。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1月2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