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校園》增英語內容 趣學雙語打好基礎

2021-09-06 11:11

每周出版五日的《陽光校園》,內容涵蓋STEM、常識和語文知識。
每周出版五日的《陽光校園》,內容涵蓋STEM、常識和語文知識。



新學期開始,家長都會為子女訂閱益智刊物,希望從小培養子女閱讀習慣,提升語文能力,為學習打好基礎。《星島日報》歷史悠久,其中專為小學生而設的小學校園報《陽光校園》更創刊逾三十年,內容豐富,深受小學生歡迎。新學期為配合學習趨勢,《陽光校園》除繼續加強STEM、常識和語文知識外,更新增英語版面,提升學生的雙語能力;而增設的〈小故事大哲理〉和〈歷史時光機〉等欄目,更以趣味手法引領小朋友思考和自學。(五之一)文︰星島校園報編輯部

逢周一至五出版的《陽光校園SunnyCampus》,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小學校園報,一向深受小學生、老師和家長歡迎,是陪伴不少學生成長的益智讀物。為配合不同年代的學習趨勢和需要,《陽光校園》每年在內容上都有調整,務求在課堂以外,以輕鬆手法,幫助小學生學習。

《陽光校園》主編黃鳳韻表示,今年該報的內容,將以科學、語文和常識作「主打」,「今年《陽光校園》的口號,是『益智專題智識寶庫』。小朋友學習不同知識後,如未經消化,都只是『身外物』。唯有累積足夠的『知識』,才能成為『智識』,培養出對知識的理解力和判斷力,幫助日後學習,而《陽光校園》所做的,就是透過趣味內容,讓小朋友累積基礎知識。」
每周出版五日的《陽光校園》,內容涵蓋STEM、常識和語文知識。
每周出版五日的《陽光校園》,內容涵蓋STEM、常識和語文知識。
《陽光校園》每日新增英文版面。
《陽光校園》每日新增英文版面。

按不同主題同步學英文

黃鳳韻說,《陽光校園》向來強調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良好的英語能力,正是自學的必備條件之一,「英語好,打開世界知識之門也較容易。」因此,《陽光校園》今年就加強英文元素,包括在周一至五,每日都有英文版面,增加小朋友接觸英文的機會。

「逢周一至五新增的〈英語園地〉,內容配合當日的版面,例如周一的主題是STEM,就可能會配合一個英文科學小實驗,或教英文的科學詞彙和知識;又例如周四主題為中華文化,〈英語園地〉則以淺易的英語學成語故事。」黃鳳韻表示,〈英語園地〉有時也會用上「陽光家族」成員做例子,增加趣味。


選材夠貼地專家寫專欄

事實上,《陽光校園》每日都有不同主題,包括周一的「科普新知」、周二的「常識百科」、周三的「趣學思考」、周四的「中華文化」,以及周五的「放眼世界」,內容糅合STEM、常識和語文知識,配合小學的學習需要之餘,又可擴闊眼界,培養小朋友的思考能力。

黃鳳韻說,每日主題的選材原則,都跟小朋友日常生活或時事有關。好像逢周一的欄目〈STEM生活館〉,就取材自生活和小朋友有興趣的題目,例如從新興的水上的士,拆解船的浮力科學,讓小朋友從有趣和貼身角度,學習科學知識;另外,同日的〈跨學科教室〉,就會以同一主題,貫穿不同學科的知識。

周二的「常識百科」,就有緊貼生活的常識專題,例如透過講解新冠變異病毒株Delta,讓小朋友認識希臘字母,以及日常生活的應用;此外,今年還繼續邀請本地自然生態專家、海洋公園和樂施會,為《陽光校園》寫專欄,在教科書以外,提供最新本地及提升國際視野的常識新知。

〈小故事大哲理〉以新編故事,鼓勵多角度思考。
〈小故事大哲理〉以新編故事,鼓勵多角度思考。
〈星先兒童報〉逢周一至五刊出,輕鬆學時事常識
〈星先兒童報〉逢周一至五刊出,輕鬆學時事常識

《伊索》改版思考新角度

若想訓練小朋友的思維,就要留意周三的「趣學思考」。黃鳳韻指每周的〈趣趣智識站〉,均提供生活議題,讓小朋友可多角度思考。「例如在人體內植入晶片看似方便,但是否真的好事?這是值得思考。」此外,新增欄目〈小故事大哲理〉,則透過新編的《伊索寓言》,引導小朋友從另一角度思考,例如原本的教訓是否成立?當故事延續下去,又是否有另一個教訓?

「好像《龜兔賽跑》的故事,兔子因太驕傲,被默默地跑的烏龜追上而輸了;而我們就創作了另一個新版,安排烏龜和兔子再比賽,這次烏龜再次勝出,而牠為何勝出呢?」黃鳳韻說答案留待小朋友發掘。另外,逢周三增加四頁的〈語文樂滿FUN〉,透過語文遊戲,以輕鬆手法讓小朋友學習兩文三語。


趣味學文史掌握天下事

周四的主題則圍繞「中華文化」,其中〈活學中文〉是中華文化專題,例如從大受歡迎的偶像男子組合,帶出「花美男」的意思,再講古代有哪些「花美男」,讓小朋友認識他們的故事;新增欄目〈歷史時光機〉則以有趣角度學中國歷史,除介紹古代與今天的連結外,另附設時間綫,介紹事件前後的歷史,加深學生理解。

至於周五則有〈世界氹氹轉〉和〈新聞擂台〉,前者介紹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和文化,例如透過國旗看各地文化;而後者則以問答形式回顧一周時事新聞,加上每日都有的〈星島兒童報〉,讓小朋友輕鬆學習時事常識。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