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戶外數學探究

2021-07-30 11:4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今年暑期,我找來一位自校家長和一位年輕教師,和我協作,帶領一次戶外數學探究的活動。

學生由七至十歲,數學能力有一定的差異,而且有好幾位學生對數學異常討厭,設計教學活動,有其難度。不過,小孩子最需要的,是有玩的空間,只要不用太多運算的題目,孩子理應能投入其中。今次學習的主題是量度,量度樹的粗幼,量度樹葉的面積,量度石頭的體積。

和課堂學習不同,一整天的時間,不可能只是做數學題,中間穿插遊戲、體驗活動、小組合作及玩水等,讓孩子在輕鬆的狀態下學習。

人齊後,我們來一個自然大風吹,一輪亂吹之後,找不到椅子的孩子要回答一條問題,一是問他們是否被逼參加?果真有人是其父母報名的,不是自願的;其二是數學題,問一道簡單但要稍為用腦的運算題,例如十八粒波子,每四粒一組,請問還餘多少粒?一隻雞和兩隻兔,共有多少隻腳?不止站在中央的孩子會答,所有孩子都會動動腦筋,找到答案的人便忍不住提示同學了。最有趣的是,當到我找不到椅子時,孩子都要問我問題,不是數學題,而是IQ題,孩子都喜歡考考別人的呢!

熱身過後,我們動身上山,先來一個二人一組的樹朋友,體驗樹木的質感。然後開始第一個任務,四人一組,分工合作,不用任何量度工具下,找出樹的粗幼。分享時段,孩子們各想方法,有人用手指,有人用手掌,有人用臂展,這沒有對錯,重點是孩子有用腦思考,有一齊討論合作和分工。所有任務完成後,我容許孩子在小溪自由玩,也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刻。

回到學校,換過衣服後,集合到教室做回顧,老師請同學表達今天的感受,開心的跑右邊,不開心的跑左邊。幾乎全部人都選右邊,但有一個人不開心,因為是被逼來的;有兩個人很有創意,站在中間,一半開心,一半不開心,原因是今天不能下水,不暢快,但其餘活動都很好玩。

海星
作者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愛自然,愛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7月30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