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題】李寶椿校友回饋母校 創辦「學長指導計畫」助後輩升學
2020-11-06 11:03
位於烏溪沙的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向來跟校友關係密切,每年的「挑戰日」和「面試日」,更邀請逾百名校友參與,協助甄選有潛質的申請人。近年,校友參與母校事務愈來愈多,包括創辦「學長指導計畫」,助師弟、師妹部署升學。今年,校友佘雋知成為入學遴選委員會總監,負責領導及專責招生範疇,更帶領委員會討論及檢視入學申請表題目,包括新增要求申請人拍片自我介紹,以展示他們的創意。
直資學校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是本港甚具教學特色的學校之一,該校除了只設兩年制的國際文憑預科課程(IBDP),及全校學生都要寄宿外,生源更來自世界各地。以今年為例,學生來自逾八十個國家或地區,他們透過兩年的寄宿生活,跟同學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誼。即使畢業後,大家回到所居住的國家或地區,但隨着全球一體化,校友們不難在海外重遇昔日同窗,而不少居住在香港的校友,離校多年仍積極參與母校的事務,例如創辦「學長指導計畫」(Student-Alumni Mentorship Program)、領導專題研習周(Project Week)、甚至參與招生程序。
為師弟師妹作生涯規劃
在二○○六年畢業的校友佘雋知和葉皓羚,今年均加入了聯合世界書院香港委員會,以義務方式,協助更多學生和家長,認識該校的教育理念,其中佘雋知在六年前創辦了「學長指導計畫」,給校友和現時的學生作配對,為師弟、師妹提供報讀大學的資訊,或生涯規劃的意見。
「現時就讀的學生,如計畫將來入讀某所大學,我們會為他們尋找該大學畢業的舊生,讓學生有該大學的第一手資料,又或報讀其他大學的資料和經驗。」佘雋知本身在英國頂級名校牛津大學畢業,是工程、經濟及管理系碩士,他指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畢業生,有不少到了英、美的著名學府升學,亦有學生留在香港讀大學,校友網絡非常廣闊。
佘雋知認為,中學提供的升學資訊和支援,對學生的升學計畫,有一定影響性。他以自己為例,入讀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前,就讀一所地區官立英中,會考取得三十分的佳績,但當時由於想嘗試和挑戰更多新事物,於是毅然申請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並獲取錄,從此改變一生。
佘雋知續說,「李寶椿」的教育不但擴闊了他的視野和思維,畢業時,更同時獲英、美及香港的大學取錄,最後由於獲得兩個校外獎學金,遂成功入讀牛津大學。「如果我留在以前的中學,我百分百肯定不能入讀想讀的大學,又或者,過程會很困難。」他坦言,如沒有「李寶椿」的支援及學校聲譽,他也未必能取得獎學金赴海外升學,因此畢業後,他積極回饋母校,並成立「學長指導計畫」,助師弟、師妹部署升學。
除了「學長指導計畫」外,「李寶椿」的校友在母校招生方面,亦作多方面支援,例如學校每年的「挑戰日」,就會有逾百名校友回校支援,透過觀察申請人參與多個有趣的任務,從而協助校方甄選有潛質的申請人,進入之後的面試環節。
設計入學題目誘發創意
今年,佘雋知更成為遴選委員會總監,負責領導及專責招生範疇,又帶領委員會全面檢視入學申請表題目,並因應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收生要求等,更新了大部分申請表內的題目。例如委員會了解年輕一代善用科技、短片,或是照片等表達自己,於是今年在入學申請表中,新增要求申請人拍攝三分鐘短片的題目,為日後的同房宿友作自我介紹,目的是希望讓申請人發揮創意,吸納多元化背景的學生,以及讓校方更了解他們。
事實上,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申請人,在申請表上,除了填寫個人資料外,還要回答合共十條的題目,當中還分為短題目和長題目,分別要求申請人撰寫約一百至五百字的短文,當中不乏有趣的題目,讓校方全面了解他們。
例如有題目就問到,請申請人用一百字或以下,撰寫假如其有超能力,希望是甚麼能力,並解釋原因。另外,有題目則說如果申請人可和死物對話,他會選擇甚麼死物,並以一百字或以下解釋。此外,部分題目則是了解申請人如何與人相處,以及對本地或國際議題的關注等等,期望從不同角度,了解申請人是否適合入讀,合適申請人才有機會進入其後的「挑戰日」和「面試日」。
記者:陳艷玲
攝影:何健勇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1月6日教育版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