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香港市場特點 內地食店「插旗」考實力

2024-06-25 00:00

最近有報道指,「檸濛濛」、「蘿蔔向南」、「咕嚕丸子屋」、「西塔老太太」等內地餐飲品牌決定關閉在香港的部分或全部分店,引起輿論熱議。有人認定這反映了香港營商環境不佳,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自由競爭下的必然結果。

其實,近期南來擴充業務的內地餐飲品牌不在少數,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香港營商環境是否轉差,而是在於能否適應香港市場,尤其是因應本地消費者的口味習慣,採取恰當的經營策略。只要策略得宜,自然可以站穩陣腳,將生意越做越大。
街舖空置率下跌證市道復甦

早前社交媒體上出現關注香港店舖「執笠」的專頁,以譁眾取寵的方式呈現香港市道的「衰敗」,許多市民信以為真。但商經局6月中向立法會提交的數據已澄清了誤解——本港街舖空置率已從2020年第三季的18.3%,大幅下跌至今年首季的6.6%,其中銅鑼灣等核心區域的空置率甚至低於6.6%的水平;全港餐飲服務業的機構單位數目,已回升至去年底的17900間。這些數據說明香港餐飲業不但沒有衰敗,反而正在復甦。

值得注意的是,新開的食店有不少來自內地,包括農耕記湖南土菜、太二酸菜魚、楊國福麻辣燙等知名大型連鎖品牌。有媒體甚至報道,旺角、銅鑼灣等地區個別街道甚至有3、4成舖位由內地品牌佔領!

為甚麼內地餐飲品牌會青睞香港?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去年初兩地恢復通關以來,大批港人北上吃喝玩樂,以實際行動對內地食肆投下信心一票,這或許令部分內地餐飲品牌深信自己已有足夠實力在香港立足,與本地食肆競爭。另一個可能原因是:香港國際化程度很高,許多內地餐飲品牌發展到一定規模,為了追求更多利潤,必然有興趣來港「插旗」,並利用這個國際平台「走出去」。
應參考成功例子制訂經營策略

不過,要在崇尚自由競爭的香港立足,確實不易。香港市場雖小,食店卻多達17900間,以香港人口約750萬計,即大約每419人就有一間食肆,同業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事實上,今年以來,日式牛丼店「加藤屋」、本地燒鵝名店「甘饕燒鵝」均被逼「拉閘」,因此「檸濛濛」、「蘿蔔向南」、「咕嚕丸子屋」、「西塔老太太」等內地餐飲品牌退租離場,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本質上就是自由競爭的結果。但這些內地品牌失敗的原因卻值得探討。一般相信,它們對香港市況的認識並不足夠,準備亦不充分,高估了自己的適應能力,以致難以克服香港成本較高、整體港人消費品味與內地人有較大差異等問題。有部分「攻港」內地食店謀求薄利多銷,最終卻發現價格雖低,銷量卻有欠理想,最終只能黯然離場。

香港是否不再適合內地餐飲品牌經營呢?肯定不是!同樣是內地品牌,至今已在香港開設5間分店的海底撈便是一個成功例子。事實上,看好香港前景的內地餐飲品牌實在不少,例如去年「攻港」的蜜雪冰城,最近已開設第3間分店,而在內地擁有382間餐廳的綠茶集團,亦尋求來港上市和開設分店。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商店開張、結業是自然不過的事。只要內地餐飲品牌因應香港市場的特點,制訂恰當的經營策略,香港仍是可以「掘金」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