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香港市场特点 内地食店「插旗」考实力

2024-06-25 00:00

最近有报道指,「柠蒙蒙」、「萝卜向南」、「咕噜丸子屋」、「西塔老太太」等内地餐饮品牌决定关闭在香港的部分或全部分店,引起舆论热议。有人认定这反映了香港营商环境不佳,也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由竞争下的必然结果。

其实,近期南来扩充业务的内地餐饮品牌不在少数,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香港营商环境是否转差,而是在于能否适应香港市场,尤其是因应本地消费者的口味习惯,采取恰当的经营策略。只要策略得宜,自然可以站稳阵脚,将生意越做越大。
街铺空置率下跌证市道复苏

早前社交媒体上出现关注香港店铺「执笠」的专页,以哗众取宠的方式呈现香港市道的「衰败」,许多市民信以为真。但商经局6月中向立法会提交的数据已澄清了误解——本港街铺空置率已从2020年第三季的18.3%,大幅下跌至今年首季的6.6%,其中铜锣湾等核心区域的空置率甚至低于6.6%的水平;全港餐饮服务业的机构单位数目,已回升至去年底的17900间。这些数据说明香港餐饮业不但没有衰败,反而正在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新开的食店有不少来自内地,包括农耕记湖南土菜、太二酸菜鱼、杨国福麻辣烫等知名大型连锁品牌。有媒体甚至报道,旺角、铜锣湾等地区个别街道甚至有3、4成铺位由内地品牌占领!

为甚么内地餐饮品牌会青睐香港?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去年初两地恢复通关以来,大批港人北上吃喝玩乐,以实际行动对内地食肆投下信心一票,这或许令部分内地餐饮品牌深信自己已有足够实力在香港立足,与本地食肆竞争。另一个可能原因是:香港国际化程度很高,许多内地餐饮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必然有兴趣来港「插旗」,并利用这个国际平台「走出去」。
应参考成功例子制订经营策略

不过,要在崇尚自由竞争的香港立足,确实不易。香港市场虽小,食店却多达17900间,以香港人口约750万计,即大约每419人就有一间食肆,同业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事实上,今年以来,日式牛丼店「加藤屋」、本地烧鹅名店「甘饕烧鹅」均被逼「拉闸」,因此「柠蒙蒙」、「萝卜向南」、「咕噜丸子屋」、「西塔老太太」等内地餐饮品牌退租离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本质上就是自由竞争的结果。但这些内地品牌失败的原因却值得探讨。一般相信,它们对香港市况的认识并不足够,准备亦不充分,高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以致难以克服香港成本较高、整体港人消费品味与内地人有较大差异等问题。有部分「攻港」内地食店谋求薄利多销,最终却发现价格虽低,销量却有欠理想,最终只能黯然离场。

香港是否不再适合内地餐饮品牌经营呢?肯定不是!同样是内地品牌,至今已在香港开设5间分店的海底捞便是一个成功例子。事实上,看好香港前景的内地餐饮品牌实在不少,例如去年「攻港」的蜜雪冰城,最近已开设第3间分店,而在内地拥有382间餐厅的绿茶集团,亦寻求来港上市和开设分店。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商店开张、结业是自然不过的事。只要内地餐饮品牌因应香港市场的特点,制订恰当的经营策略,香港仍是可以「掘金」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