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受內地青睞 港府應及早制定對策

2023-10-09 00:00

港府經過近一年努力推出多項搶人才措施,不斷傳來好消息,截至7月底收到12萬份申請,逾7.5萬宗獲批,當中有逾3.8萬人通過高才通來港,有1.9萬名18歲以下子女隨行來港,衍生殷切教育需求。大部分專才安排子女入讀官津或直資中小學,不但緩減學校收生不足問題,更反映中學文憑試(DSE)課程深獲專才認同,港府應及早就DSE課程越來越受內地人受落的趨勢,研究及制定長遠策略,緩減對本地學生的衝擊。
國際認受性高成專才來港誘因

教聯會及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早前訪問了一批非本地人才,結果發現75.8%被訪者表示會讓子女來港讀中小,當中有39.7%選擇讓子女在資助中小學就讀、27.5%選擇直資學校、21.1%選擇國際學校。至於選擇甚麼課程,63.2%選擇DSE,13.8%選擇國際教育文憑試(IB)。

高才通人士傾向選擇安排子女入讀官津或直資學校,並對DSE課程情有獨鍾,相信背後有兩個原因。首先,本港生活成本高,尤其租金高昂,加上國際學校的學費不菲,而且還涉及買債和建校費,若安排子女讀國際學校,對剛來港發展事業的專才來說,經濟擔子相當吃力。然而,官津學校免學費,即使入讀直資學校也獲政府津貼,在衡量生活開支後,自然以官津中小為首選,可減輕負擔。

更重要是官津採用DSE課程,國際認受性高,不但可憑DSE成績報讀本港八大資助院校,更可報讀國際知名大學和內地重點大學。本港有五所大學躋身全球QS百強院校之列,學術水平不遜色於海外名牌大學,只要子女能在DSE試中考取好成績,未來不愁出路,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凸顯DSE課程對非本地家長別具吸引力。

大批高才通人士選擇讓子女入讀官津學校,對本港教育生態造成一定影響。短期而言,這令各級插班生大增,緩解學校因適齡學童人口持續下跌所面對的收生不足問題。調查顯示,只有2.5%被訪非本地人才表示沒打算有子女,意味只要他們繼續留港發展,大部分人願意生兒育女,便有機會令人口重拾自然增長,補充小學和幼稚園生源。

因此政府應暫緩中小學合併重置,觀察多兩三年,看看每年所輸入的各項專才數目是否繼續超標,隨同其前來的子女及在港定居後所生育的子女數目有否大增,才能更精準估算未來實際學生人數,以免過早殺校,未來又要再投入資源建校。
內地報考人數增對港生衝擊大

此外,DSE課程越來越受內地家長受落和青睞,因其比內地高考更容易一些,投考人數較少,獲八大取錄高達40%,遠高於內地985和211等重點大學的平均2%至6.4%錄取率。從高才通申請人士以至一些家長索性來港讀碩士,無非是讓18歲以下子女可名正言順地取得受養人簽證來港讀書,為報考DSE鋪路。

事實上,香港教育發展結構正默默起變化,尤其近年內地多個省市開辦DSE課程,大灣區多間港人子弟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十年八載後符合應考DSE人數將大增。明年內地會為DSE試設立考場,方便當地港籍學生應試,內地學生為了增加多一條升學渠道,相信遲早也會提出希望能在內地考DSE的要求。

可是內地高考生數目比香港DSE考生多出逾250倍,香港能否承受得起大量內地考生湧現。這個問題長遠是無法迴避,港府宜及早綢繆,從戰略目光全方位地檢視,做好應對策略準備,才能在推進DSE普及率的同時減低對香港學生的衝擊,也有助推進中港教育深度融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