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西九地盤事故 安全責任不存在外判

2023-09-28 00:00

西九龍港鐵商場地下管道工地日前發生奪命工業事故,兩名工人懷疑吸入沼氣死亡,警方昨天拘捕一度失聯的分判商,而當局亦表明考慮用新修訂的《職安健條例》追究有關人士,不會只局限於分判層面。事件不但曝露涉案人士有法不依和干犯連串低級錯誤,更揭示外判制度缺點,當局須依照新例罰則嚴懲違規者,更要釐清分判商責任,讓分判商今後高度重視職業安全,才能避免類似慘劇重演。
心存僥倖未依法例工序行事

警方拘捕涉案分判商,指其涉嫌違反《職安健條例》,未有確保僱員的安全和健康,不排除稍後會加控誤殺罪。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指,在《職安健條例》下,僱主負有一定責任,須在合理範圍內確保工人的工作地方安全,雖然工程有分判程度,但強調不會連責任都判走,政府不但會追究前線工作的工程公司,還會層層追究下去,大判亦有責任,勞工處和警方將會全力徹查事故的來龍去脈。

政府嚴肅處理今次事故,因這並非一般工業意外,而是承辦商和分判商沒切實履行職安健責任,完全是草菅人命。當局初步調查顯示,涉事工地屬於密閉空間,有清晰的安全法例規定,但明顯有人未依足法例要求的工序行事,包括沒有合資格人士在事前進行風險評估、沒有在工地當眼處張貼相關法例指定的表格、沒有為進入地下管道的工人提供氧氣筒和防護裝備、沒有在管道入口處安排人員駐守和時刻與工人保持聯繫。最駭人聽聞的是在沒有確定工人離開管道前便將管道上鎖,直至死者家人查問,才意識到犯了嚴重錯誤。

本港工業意外造成的死亡數字,連年上升,由2018年16宗致命工業意外,增至去年25宗,當中建造業佔了大部分,去年多達17宗。每宗意外都涉及一條條人命,並導致一個個美好家庭支離破碎,最令人詬病的是涉事的承建商和分判商即使違規罪成,僅輕判罰款幾萬元了事,令其從來沒有正視職安健的重要性。為了扭轉情況,立法會4月通過修例,將嚴重事故的最高罰款由50萬元大幅增至1000萬元,並可判處兩年監禁。
釐清責任免出事時互相卸膊

大家原本期望新例實施後,職安形勢會有所改善,可是奪命意外依然頻生,反映承建商和分判商仍抱僥倖之心,沒有做好職安健工作。今次事故發生後,承建商多次在傳媒面前將責任推卸給分判商,令人質疑外判工程等同外判責任。外判制度確實可提升效率,但一項工程動輒判上判,分判到四判、五判是等閒事,層層分判最終導致權責不分,到最後一判是否有能力做到法例所規定成疑。當發生工業意外傷亡時,承建商和分判商往往傾向歸咎於工人沒做足安全措施,以便互相推卸並撇清責任,使工人在追討賠償時成了最大障礙。

今次奪命事故中,港鐵強調早已將工地鎖定為密閉空間,問題是大判和二判有否將工程當作密閉空間處理?從警方初步調查,大判在出事當天曾派人進入管道視察進度,惟不見兩名工人,致電二判,對方回覆會尋找,其後當大判再到場檢查,管道出入口已被上鎖,東窗事發後二判又一度失聯,顯示二判在事件上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至於大判究竟在作業工序哪個環節沒履行責任,仍有待調查確認。

由於今次是《職安健條例》經修訂後,當局須對涉案的違法人士進行徹查和依例嚴懲,不容有關人士以外判為由卸責,案件一旦成為案例,可收震懾作用,讓承辦商和分判商今後不敢再有法不依,敷衍塞責。同時,當局亦應考慮對分判制度作出監管,釐清每一層分判商的權責,消除灰色地帶,讓其更好地履行責任,保障員工安全,而勞工處亦應吸取教訓,切實加強監管巡查工作,才能讓工人安心,家人放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