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執業試降門檻 年輕律師趁機闖新天

2023-09-30 00:00

國務院修訂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執業試點規定,令試點計劃延長多3年至2026年10月4日,並將報考資格的執業要求由原先5年降至3年,以吸引更多香港律師參加考試和北上執業。在當前香港律師供過於求,內地降低大灣區律師執業試門檻,讓更多年輕香港律師受惠,並多了一條出路,若其能把握好機遇,將有助發展事業。

國務院在2020年頒發文件,為港澳律師在大灣區9市開展執業試試點工作,並在翌年首次舉行相關考試,為期3年。截至前天為止,共有357名港澳律師已取得在大灣區執業資格,而大灣區多市亦推出免稅財政補貼等優惠,吸引不少香港律師到當地執業。不過,執業試所設定至少有5年執業經驗的門檻太高,以致很多年輕律師未能受惠,業界一直爭取執業試恆常化和降低報考資格年限,中央趁試點工作將於下周三屆滿之際,宣布延期3年,並降低報考門檻,令本港法律界均大表歡迎。
樓市淡靜拖累收入大不如前

放寬大灣區執業試門檻,對內地和香港來說均是好事,是一項雙贏決定。律師曾幾何時是本港最吃香行業,薪酬優厚,社會地位高,但隨着3間大學開辦法律學士課程,早已出現供過於求現象,很多年輕法律學士在畢業後修讀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並在律師行完成事務律師或大律師實習後,也未必一定可以找到工作。

過往,律師行主要收入來源是樓宇買賣合約,其次是商業及金融業法律諮詢服務、訴訟、遺產及公證服務,在樓市暢旺時,律師處理樓宇買賣合約應接不暇。然而,近年樓市疲弱,一、二手樓交投淡靜,再加上很多大機構均會自設法律部,令律師行生意大減,須精簡人手,連帶也令律師收入大不如前。

內地決定降低執業試門檻,讓更多香港年輕律師或大律師可以提早參加考試,當取得有關執業資格後,便可以多一條北上執業的出路,甚至可在中港兩邊走,令業務更廣泛和多元化。畢竟香港市場約750萬人,大灣區人口卻有8,600萬,足足是香港的11倍,經濟活動頻仍,對法律和爭議解決的服務需求更大,為香港年輕律師提供更多商機。

事實上,若具有3年執業經驗的年輕大律師,除了能草擬法律文件、提供法律意見,亦積累了一定在法庭上處理訴訟的實戰經驗,還對高新科技有一定了解,可為大灣區企業和初創企提供更優質的法律服務。首先,香港律師接受普通法訓練,透過大灣區執業試進一步認識內地法律體系,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橋樑,可助其處理來港上市融資、與港資企業洽談合作時提供重要法律諮詢服務。
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內企創收

同時,內地和港府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引進更多外資企業,若香港年輕律師擁有中港執業資格,將有助其拓展業務,不但可憑藉其熟悉普通法,為港資和外資企業在內地業務提供法律服務,更可為內地企業提供中港跨境法律和國際法律服務,一旦雙方出現涉外商業糾紛,更可提供仲裁服務。

即使環球和內地經濟放緩,但內地依然充滿機遇,香港年輕律師應把握這次大灣區執業試調整措施,爭取盡快取得執業資格,便可在內地發揮自身優勢,為自己的事業打拼之餘,更為大灣區建設出分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