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財政陷困 港人移民英國響警號

2023-09-07 00:00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前天宣布破產,除弱勢社群的基本服務外,將暫停所有開支。伯明翰破產其實是英國地方政府入不敷支、理財不善的縮影,但當局卻將責任推卸在爭取平權工人身上,讓世人可看清楚英國政客欠缺政治擔當,為有意或已移居英國的港人敲響警號。

由工黨把持的伯明翰市政委員會表示,由於2023-24財政年度面臨8,740萬鎊預算缺口,無法平衡預算,已根據《1988年地方政府財政法》發布第114條通知,宣布實質破產。市政委員會將破產原因歸咎於過去十年須對女性為主的同工同酬索償官司賠償11億鎊的裁決,造成沉重財政負擔,而市內IT系統升級延誤3年超支,成了壓垮市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英國地方政府入不敷支極嚴重

這是英國自2020年以來第7個地方政府宣布破產,其中克羅伊登更是兩年內3度破產,而伯明翰在人口和經濟規模上僅次於倫敦,也陷財困,箇中固然有其自身特殊原因,更重要是折射了英國地方政府普遍入不敷支已到了非常嚴重地步。據悉,英國地方政府今年資金缺口將增至20億鎊,明年將增至30億鎊。

地方政府主要收入來源有3方面:市政稅、商業稅和中央政府補貼。英國政府在2010年實施緊縮開支政策後,對地方政府的補貼逐年遞減,伯明翰市累計被削減10億鎊。所有地方政府在收入減少的同時,社會福利開支卻持續增加,需要照顧的兒童數量在過去十年大增27%,而為露宿者提供臨時居所令財政雪上加霜,疊加俄烏戰事推高能源和糧食價格,進一步推升通脹,對編製預算造成更大困難。

為了平衡開支,地方政府只能將本來用作發展的資金投放在緊急社福項目上,以致老舊基建和學校日久失修,導致新學年有逾百間學校因有塌石屎危險而需關閉,學生改上網課。有地方政府為了增加收入,不惜將手上資金投放在一些高風險投資上,例如購物中心、再生能源等,在投資失利蒙受嚴重損失後惟有宣布破產。伯明翰市在財政緊張下仍不自量力,繼去年花錢舉辦英聯邦運動會,令人質疑其是否有財力如期在2026年舉辦歐洲田徑錦標賽。

伯明翰市政府工黨領導人將破產責任推向爭取同工同酬的女工身上,明顯是想諉過於人,以轉移視線。首相辛偉誠表明中央沒有責任救助財務管理不善的市政府,一來中央政府沒錢,二來是藉此打擊政治對手,讓選民看清工黨議員沒有政治承擔魄力。

事實上,世界各國的地方政府同樣面對入不敷支問題。即使中國財政相對較西方國家穩健,但在多年推行嚴厲樓市調控措施,導致樓市低迷,發展商資金鏈斷裂,投地意欲低,而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逾33%,令地方政府為如何填埔賣地收入減少的缺口而傷透腦筋。但對於美國而言,地方政府破產是等閒事,先任由其自行精簡人手,嚴重則由聯邦政府印銀紙拯救。
發債難有買家開徵新稅招反彈

問題是,英國中央政府已表明不出手打救,伯明翰市政府只能在節流之餘,通過加稅和發債來增加財政收入。即使將市政稅提升至今年增幅上限5%,也不足以解決資金缺口,若開徵新稅種恐怕會招來民眾反感,影響工黨在來屆大選選情。儘管市政府可發債,但因面對信用評級低、還款保障差、債券息率高等問題,相信不作考慮,最終只能透過賣資產套現。

對港人而言,伯明翰是移英熱門城市之一,該市破產意味一些非必要服務如公園、圖書館、倒垃圾頻率可能受影響,變成並非宜居城市,繼而波及樓價,而且還有26個城市在未來兩年面臨破產風險,恐怕英國經濟和社會形勢持續轉差。因此,港人若想移民英國,更須停一停,想一想,以免變賣資產後,到了英國後的生活不似預期,屆時便兩頭不到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