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西九地盘事故 安全责任不存在外判

2023-09-28 00:00

西九龙港铁商场地下管道工地日前发生夺命工业事故,两名工人怀疑吸入沼气死亡,警方昨天拘捕一度失联的分判商,而当局亦表明考虑用新修订的《职安健条例》追究有关人士,不会只局限于分判层面。事件不但曝露涉案人士有法不依和干犯连串低级错误,更揭示外判制度缺点,当局须依照新例罚则严惩违规者,更要厘清分判商责任,让分判商今后高度重视职业安全,才能避免类似惨剧重演。
心存侥幸未依法例工序行事

警方拘捕涉案分判商,指其涉嫌违反《职安健条例》,未有确保雇员的安全和健康,不排除稍后会加控误杀罪。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指,在《职安健条例》下,雇主负有一定责任,须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工人的工作地方安全,虽然工程有分判程度,但强调不会连责任都判走,政府不但会追究前线工作的工程公司,还会层层追究下去,大判亦有责任,劳工处和警方将会全力彻查事故的来龙去脉。

政府严肃处理今次事故,因这并非一般工业意外,而是承办商和分判商没切实履行职安健责任,完全是草菅人命。当局初步调查显示,涉事工地属于密闭空间,有清晰的安全法例规定,但明显有人未依足法例要求的工序行事,包括没有合资格人士在事前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在工地当眼处张贴相关法例指定的表格、没有为进入地下管道的工人提供氧气筒和防护装备、没有在管道入口处安排人员驻守和时刻与工人保持联系。最骇人听闻的是在没有确定工人离开管道前便将管道上锁,直至死者家人查问,才意识到犯了严重错误。

本港工业意外造成的死亡数字,连年上升,由2018年16宗致命工业意外,增至去年25宗,当中建造业占了大部分,去年多达17宗。每宗意外都涉及一条条人命,并导致一个个美好家庭支离破碎,最令人诟病的是涉事的承建商和分判商即使违规罪成,仅轻判罚款几万元了事,令其从来没有正视职安健的重要性。为了扭转情况,立法会4月通过修例,将严重事故的最高罚款由50万元大幅增至1000万元,并可判处两年监禁。
厘清责任免出事时互相卸膊

大家原本期望新例实施后,职安形势会有所改善,可是夺命意外依然频生,反映承建商和分判商仍抱侥幸之心,没有做好职安健工作。今次事故发生后,承建商多次在传媒面前将责任推卸给分判商,令人质疑外判工程等同外判责任。外判制度确实可提升效率,但一项工程动辄判上判,分判到四判、五判是等闲事,层层分判最终导致权责不分,到最后一判是否有能力做到法例所规定成疑。当发生工业意外伤亡时,承建商和分判商往往倾向归咎于工人没做足安全措施,以便互相推卸并撇清责任,使工人在追讨赔偿时成了最大障碍。

今次夺命事故中,港铁强调早已将工地锁定为密闭空间,问题是大判和二判有否将工程当作密闭空间处理?从警方初步调查,大判在出事当天曾派人进入管道视察进度,惟不见两名工人,致电二判,对方回覆会寻找,其后当大判再到场检查,管道出入口已被上锁,东窗事发后二判又一度失联,显示二判在事件上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至于大判究竟在作业工序哪个环节没履行责任,仍有待调查确认。

由于今次是《职安健条例》经修订后,当局须对涉案的违法人士进行彻查和依例严惩,不容有关人士以外判为由卸责,案件一旦成为案例,可收震慑作用,让承办商和分判商今后不敢再有法不依,敷衍塞责。同时,当局亦应考虑对分判制度作出监管,厘清每一层分判商的权责,消除灰色地带,让其更好地履行责任,保障员工安全,而劳工处亦应吸取教训,切实加强监管巡查工作,才能让工人安心,家人放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