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方案不盡人意 盯緊流量適時調整收費

2023-06-30 00:00

三隧分流方案日前終於在立法會三讀通過,計畫會分兩階段實施,冀望能起分流作用,紓緩隧道塞車情況。方案一旦實施,效果會否符合預期,有待時間驗證,但港府須密切蒐集隧道行車數據,再因應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收費。
泊車費高昂未必改變出行習慣

政府將於8月2日收回西隧經營權後便推出首階段分流計畫,並採用「633」收費方案,即私家車使用西隧收費下調至60元,使用紅隧或東隧收費則調高至30元。年底將實施第二階段方案,屆時三隧按不同時段作出不同收費,繁忙時段西隧維持60元收費,但紅隧和東隧收費卻調高至40元,一般時段三隧劃一收費30元,非繁忙時段則劃一收20元。至於商用車和的士由8月2日起全日分別劃一收費50元和25元。

當局強調,首階段分流方案旨在縮窄三隧收費差距,使西隧跟紅隧差價由現時55元縮窄至30元,吸引更多車主轉用西隧,而的士無論使用哪一條過海隧道,全日劃一收費25元,以杜絕司機為節省隧道費繞道而行,達致地理分流。至於第二階段的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旨在改變駕駛人士的出行習慣,提早上班和延遲收工,達致時間上分流效果,甚或轉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紓緩隧道擠塞。預計措施落實後,早上繁忙時段紅隧和東隧車龍分別縮短1至1.5公里和0.5公里。

不過,這只是政府從政策最好方面的推算結果,認為車主會為了節省繁忙時段高昂的隧道費,寧願提早上班和延遲下班,卻沒有從另一角度去看問題。早上班、遲收工,意味汽車要在收費停車場多泊幾小時,而本港停車場時租收費高昂,泊車費隨時貴過隧道費,令車主得不償失,未必有足夠誘因改變出行習慣,繁忙時段可能仍是出現長長車龍。對住在東九龍的車主來說,只會繼續選擇使用距離最近的東隧,無法起到地理分流效用,而東隧加價卻只會增加其交通開支,沒有甚麼得益。

大部分商用車可算是三隧分流的最大受害人,小巴、校巴、保母車、旅遊巴同屬搵食的商用車,不論使用哪條過海隧道,均劃一每次50元,但的士僅收費25元,早已被人詬病有欠公平。商用車司機為了節省營運成本,現時大多使用紅隧過海,每程收費10元,將來卻增至50元,增幅4倍,令成本大增。營運者即使不想加價,但面對每天都要多次使用過海隧道,小數怕長計,最終可能逼不得已將成本轉嫁給顧客或家長,結果會流失客人或學生,使生意大減;縱然部分家長無奈接受加車費,同樣也面對日常開支增加,推高通脹。
或助長白牌車蠶食的士業生意

此外,私家車在非繁忙時段使用三隧劃一收費20元,明顯比的士25元平,可能變相鼓勵市民乘坐白牌車過海,蠶食的士業生意,而的士司機在收入減少下,或會提出加價要求,最終結果也是讓通脹升溫。

雖然港府會在實施三隧分流後檢討有關成效,但相信最快也要到明年第二季,即第二階段方案推行3個月後,掌握足夠行車流量數據才會進行。然而,紅隧和東隧早已嚴重飽和,分流方案是否真的像當局預估般理想,有待觀察。當局在首階段推行後,更應密切留意車流數據,一旦發現情況不似預期,甚至衍生了一些新問題,便應適時作出收費調整,務求讓方案能順利推展,紓解現有隧道擠塞問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