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面授課在望 趁機重塑愉快學習

2022-10-27 00:00

疫情持續近三年,全港中小學生大多基本維持半日面授課,教育局日前更新全日面授課堂安排,除了推遲中學生接種第三針才恢復全日授課的實施日期,更首次放寬小學全日制條件,顯示當局因應實際情況,推動學校復常進度,是務實的做法,但同時讓校方有更多自主權,增加課外活動,重塑學生愉快學習的環境。

按教育局原先要求,下周二起中學若要安排全日面授課堂,須有九成或以上學生已接種三劑疫苗,但在新措施落實前,教局日前突然宣布暫緩執行,押後到明年二月一日才實施。至於小學,由十二月起,打兩針的學生若達七成或以上,便可向教局申請全日面授課堂,在放學後或上學的另一個半天,可進行非學術性課外活動,期間可進行吹奏樂器等不戴口罩活動;幼稚園學生因自理能力低,則繼續維持半日面授課。
全職家長撐半日制時間好用

教局突然將中學全日面授課新門檻押後三個月才實施,是出於現實和體恤學生需要,因十二至十九歲青少年打了兩針的人數高達近九成九,但打三針的僅七成二,需要時間才能將接種率進一步推高。再加上當局八月時提出要九成中學生打齊三針才能恢復全日授課,給予學生和家長時間太短,因打第二針和第三針的相隔時間即使由半年縮短至五個月,若學生在七、八月才打第二針,根本未符合資格並趕及在下周二前打第三針。暫緩推行措施,可讓學生有充裕時間去打針,而不會擔心因此無法上全日面授課而影響學習進度。

當局鑑於五至十一歲兒童打了兩針和三針的比率分別為七成四及逾兩成七,而學生每天上學前均要做快測,為了在防疫和學習需要之間作出平衡,遂決定放寬小學恢復全日面授課門檻,是實事求是做法。學校對此表示歡迎,但家長態度卻呈兩極化。

雙職家長樂見小學恢復全日面授課堂有期,子女不用因半日課而上濃縮課程,有更多時間留在學校,當在學習上遇到不明之處可隨時找老師解答疑難,而老師亦有充裕時間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更重要是子女有更多時間與同學相處,促進正常群體生活和社交,有助身心健康發展。

不過,全職家長卻認為半日制好過恢復全日制,因子女在過去三年已適應了半日制學習生活,中午放學後,回家吃午飯便小睡片刻,再做功課,還有空暇時間可參加興趣班和遊玩,晚上稍為溫習一下便上牀睡覺,有充足休息時間,學習和遊玩時間分配得宜,活得開心。一旦恢復全日制,上課時間加長,校方可能為追回進度,不排除在下午時段繼續補課而非安排課外活動,功課亦相應大增,放學後做完功課,已沒有時間上興趣班和遊玩,學習壓力相應大增。

然而,家長們不約而同最擔心子女在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後染病或染疫風險增加,尤其是初小生自理能力較低,在放午膳時可能四圍亂跑,與其他同學多了近距離肢體接觸,一旦對方患上流感,便很容易被傳染,而十二月正值流感高峰期,更令家長們憂心忡忡。
流感季節復常學校觀望意濃

學校對恢復全日面授課也是憂喜交集,喜的是校園復常有望,憂的是如何做好復常準備,例如為學生們安排和預訂午飯、提升午膳場地的防疫要求、更改校車時間等,做到有條不紊,但箇中牽涉大量行政工作,需時處理好各方面安排。加上家長對恢復全日制意見不一,校方若貿然作出決定,恐怕順得哥情失嫂意,相信最穩妥的方法是先諮詢家長意見,校巴公司和午飯供應商能否配合,再決定是否如期申請,抑或先觀望,待下學期即流感季節過後才申請。

當局當初推行全日制面授課的初心,是讓學生在學術課和課外活動兼顧,但校方為了提升競爭力,下午課堂卻用來上課,加重學生學習壓力。既然學生們已習慣了半日制學習生活,校方應不忘初心,趁疫後恢復全日制,好好分配學術和非學術課堂,使學生能愉快學習,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