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舫出海即沉太兒戲 保育政策欠周詳

2022-06-22 00:00

陪伴港人四十六年的珍寶海鮮舫,被拖離香港不足一周,在南海遇風浪沉沒。從保育角度來看,意外「海葬」結局情節過於戲劇性,令市民大感震驚和欷歔,撇開沉船「意外」仍有不少疑團,今次事件冀能促使市民和政府從中吸取教訓,在可持續發展下做好保育工作。

上周二,不少市民到香港仔向海鮮舫道別,並拍照留念,詎料海鮮舫的母公司香港仔飲食集團前晚卻發聲明指,海鮮舫上周六在西沙群島附近水域遇風浪,船身入水,在搶救不果後於翌日翻側沉沒,由於出事水域逾一千米深,打撈非常困難。
戲劇性海葬觸集體回憶傷感

海鮮舫沉沒的「噩耗」傳出後,不少市民感到錯愕和傷感,因港府以未能找到第三方營運者接手,又不願用公帑介入,決定放棄兩年前《施政報告》提出「躍動港島南」中的活化海鮮舫項目,任由海鮮舫自生自滅。船主最後決定將它拖往東南亞,進行維修並尋覓新買家,甚或拆卸。市民當時已意識到珍寶海鮮舫此行極可能一去不復返,卻沒想過會不按劇本進行,竟沉沒深海,之前道別變永別。有議員試圖在立法會提出質詢,要求港府就事件展開調查,交代海鮮舫原先去向、沉沒經過細節,以及作出補救措施。

耐人尋味的是,海鮮舫只是一艘躉船,自身沒有動力,根本不宜出海,為何船主不用半潛船運載它,而是直接將它拖向深海游弋,且天文台數據指事發時西沙群島一帶風浪不大,不免引起市民諸多猜想臆測。即使政府花巨資將沉船打撈,甚或進行「死因聆訊」,傳召相關人士聆訊調查,相信也難以解開疑團之謎。

海鮮舫沉沒讓人惋惜感慨之餘,相信也會使人不禁反思本港保育政策究竟出了甚麼問題,應如何避免類似事件重演。首先,港府缺乏一套整全保育政策,對於具歷史文化價值的舊建築,從不會主動作出保育修復,而是以尊重私有產權為由,讓業主自行保育,即使向當局申請維修資助,補貼額相當有限,加上地皮有價,業主自然傾向拆卸重建。往往是當具有保育價值的建築被破壞而曝光後,例如景賢里、主教山配水庫,港府匆匆介入,這些文化瑰寶才能避過被夷平厄運,得以保留下來。

此外,政府在保育工作投入度不足,往往以為將古舊建築保留下來,交由非政府組織營運便已盡了本分。以海鮮舫為例,港府以為促成船主捐給海洋公園,由海洋公園打造成南區旅遊景點,便完成活化使命,之後便以旁觀者姿態置身事外,至於海洋公園與船主之間談判出了甚麼問題,政府有否認真介入化解分歧,卻從沒有交代過,只推說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保育計畫拉倒是「無可厚非」的無奈決定。
期望新政府完善保育政策

事實上,保育文化並非是將古舊建築保留下來、出錢復修那麼簡單,還涉及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營運商業模式,讓其可吸引市民和遊客絡繹不絕前來,成為打卡熱點之餘,更能自負盈虧。過去有多項古活化計畫因非牟利組織擔心難以營運而流標,因此港府須積極參與,了解問題所在,並設法處理。

候任特首李家超提出以結果為目標,市民期望下屆政府能檢討現行保育政策,制定更周詳而整全的策略,讓負責保育政策的發展局,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能跨部門衷誠合作,以免一些旅遊景點保育工作出現政出多門問題,亦令一些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能有系統地保育,平衡發展與保育,兼顧經濟和文化。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