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攻華有分歧 拜登算盤響一半

2021-06-15 00:00

七國集團(G7)峰會結束,美國總統拜登成功推動七國圍攻中國的大格局,在香港、台灣、新疆、新冠病毒源頭、全球生產鏈及一帶一路等議題上,將中國打為被告,不過會後聲明用語未有如拜登要求的譴責中國,反映G7內部仍存有分歧,口徑並未一致。可以預期拜登在以合縱策略聯合西方後,將不斷把打壓升級,中國外交苦戰難免,須以連橫抗衡,加強連結發展中國家,同時逐個擊破,藉着經濟優勢拉攏部分歐洲國家。

在英國召開的G7峰會,是拜登上任四個多月來,首次與西方領袖面對面商談。拜登利用今次會議,扭轉前任特朗普與歐洲盟友的緊張關係,恢復美歐友善交流,並促使G7為中國議題召開一節特別會,將中國變成「G7法庭」的被告,美國既是檢控官又是法官,中國則缺席受審、無從申辯,G7會後聲明就成為七國的「判決書」。

歐大國重實利 不想與華為敵

聲明從多方面向中國施壓,包括首度提及台灣,強調台海和平及穩定的重要,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關注香港和新疆的人權和基本自由,要求中國按《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給予香港享有的權利、自由和自治,並間接指新疆在農業和成衣業存在強逼勞動;關切東海和南海局勢,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試圖改變現狀及令緊張情勢升溫;要求讓世衞專家在中國進行「透明、專家主導、基於科學的調查」;又不點名地指中國在全球供應中存在強逼勞動問題。此外,還推出涉資數百億美元援助發展中國家的基建計畫,目的是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

拜登成功統合G7圍攻中國,但由於歐洲大國德、法、意等一直反對美國對中國發動冷戰,既不想成為美國反華的馬前卒,亦重視與中國在經貿、氣候等方面合作,德國總理默克爾因而表明,很多國際議題須有中國協作才能解決;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說,G7不想與中國為敵;更傳G7的歐洲大國與美英加在中國議題上嚴重爭拗,令會議要一度中斷房間內互聯網,以防外國竊聽。

相信正因這嚴重分歧,G7峰會聲明並沒有如美國官員放風說的譴責中國,更沒有如上月G7外長會議聲明般殺氣騰騰,指責中國在香港、新疆侵犯人權、支持台灣加入世衞等。歐洲大國的制約,令G7峰會聲明在列出關注各項中國議題時,態度只是「關注」而非狠批。

因此,拜登連結G7遏華的目的,現只實現一半,就是在大方向上統合G7,卻還未能驅使G7對中國出重拳。然而,拜登在重新奠定G7聯手遏制中國後,將可驅使其落實更多反華措施,由於對中國最友善的默克爾將於九月卸任,馬克龍亦要面對明年大選,受到右傾反華民意影響,這些都有利拜登將G7變成更強力的反華工具。

中國雖苦戰 仍有突圍空間

此外,美英利用今次G7會議邀請了澳洲、南韓、印度和南非元首列席,要組成民主國家生產鏈,以排擠中國,又讓G7達成協議將用數百億基建援助拉攏發展中國家,狙擊中國的一帶一路,這些都是拜登在國際孤立中國的圖謀。

面對拜登的合縱戰略,中國雖陷外交苦戰,但仍有突圍空間。美國抄襲中國搞民主國家一帶一路,卻未必如中國般成功,此因中國一帶一路在援助別國時,不會要求其跟從中國模式、毋須反美反西方,但拜登擺明要受助國反華,要跟從美國民主價值觀等,令不少受助國卻步。

此外,G7亦不是鐵板一塊,有份列席今次G7會議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會前高度讚揚中歐投資協定是正確一步,顯示歐盟高層仍十分重視協定的落實,德法意等歐洲大國是協定的最大受惠者,未來無論誰當家,仍會重視與中國合作。在美國壓力下,中國亦有能力加快行動,連橫多國以作抗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