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遏中國高科技 暴露發展大缺陷

2021-06-14 00:00

美國總統拜登出訪歐洲,將參加七大國集團(G7)、北約和歐盟峰會。他在出訪前夕公布關鍵供應鏈審查報告,美國國會參議院又通過《創新與競爭法案》,都是為了加快推出投資科技和打擊中國科技業的行動。拜登在歐洲將大力拉攏西方盟友打擊中國,科技戰是其中一場重頭戲。

中美鬥爭的一個關鍵領域,是高科技發展,為此拜登既要美國科技贏,更要中國科技輸,故大舉投資美國科技的同時,亦要加強各種非市場競爭手段以打壓中國,關鍵供應鏈審查報告和《創新與競爭法案》就是這種思維的產物。

關鍵供應鏈報告主要針對半導體、高容量電池、醫藥,以及這些產業所需的關鍵原料和礦物如稀土等。拜登要審查這些領域,皆因它們已明顯輸給中國或別的國家,報告亦指出,由於競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私營企業的短視,已掏空這些產業基礎、抽乾創新能力。故美國政府須投資一百七十億美元開發鋰電池、六千萬美元增加藥物材料的生產,還須與G7、澳、韓、印和台灣等合作,解決半導體和戰略材料供應鏈問題。

突出威脅論 違反公平競爭

美國國會跨黨派支持的《創新與競爭法案》亦提出,投資二千五百億美元在科研及生產,主力為半導體、電訊設備、人工智能、量子科學、機械人和生物科技等領域,以抗衡中國。

美國知道落後急起直追,本無可厚非,中國亦不怕公平競爭,然而關鍵供應鏈報告和《創新與競爭法案》除了加強投資外,還突出中國為美國頭號敵人,指責中國用不公平手法損害美國,便有打擊最強對手的霸權意味。

為此,關鍵供應鏈報告提出,成立美國貿易代表領導的「突擊工作隊 」,主力打擊中國「侵蝕關鍵供應鏈」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創新與競爭法案》更充斥着政治打擊手段的條文,包括敦促拜登就新疆強逼勞動等人權問題制裁中國、禁止在政府設備下載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如TikTok、阻止購入中國企業製造的無人機、對向美國發動網絡攻擊或竊取知識產權的中國實體實施新制裁等。

美國發展高科技卻要同時打擊中國,其目的至少有三:一是借中國威脅論,掃除政府插手私人市場的阻力。美國一向自詡一切由市場主導的資本主義,卻存在嚴重缺陷,私企的短視行為已導致美國在5G、鋰電池、電動車等高新科技明顯落後於中國;中國的舉國體制模式,容許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確助中國在高科技上快速追上西方國家。為戰勝中國,美國就唯有仿效中國,拿出巨資投入個別科技領域、提拔私企贏家,這些行為就被指抄襲《中國製造2025》、違背美國市場資本主義。為了掩蓋美式資本主義的缺陷、拜登干預私人市場自打嘴巴行為,美國須突出中國這敵人,煽起國民恐懼情緒,才可減少外界質疑。

以利拉攏盟友 圖聯手夾擊

二是合理化用非市場競爭手段打擊中國。拜登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中國科技,使用各種違反世貿規定的非競爭手段,包括禁止購買中國貨、以莫須有罪名制裁對中國科企等,這些行為與美國標榜的自由競爭背道而馳,為此必須污名化中國,才能為美國的霸權手段找到合理藉口。

三是拉攏西方盟友共同反華。美國的西方盟友重視中國經貿利益,故反對美國向中國發動冷戰,為此拜登調整策略,試圖用利益捆綁盟友,合作共建高科技,以及在關鍵領域設生產鏈和經濟圈,以此排擠及重挫中國。

美國科技目前仍領先全球,中國深知要全面追上美國科技起碼還要二十多年,現在只是個別領域如5G、電動車、太陽能、高鐵等佔優,中國亦不害怕公平競爭,相信競爭才是進步的動力,所不滿的是美國輸打贏要,在落後領域施行違背自由競爭的霸權手段,以圖扼殺中國科技發展。

       其實,中國亦毋須生氣,只要爭氣,改革開放已證明中國制度比美國優越,只要沉着應戰,再打贏這場科技戰役,中國自可討回公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