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贤 - 校外评核 自我完善的契机|谈经论学

2023-09-22 16:02

上篇提到,教育局早年确立了「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现更新为「优化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作为学校自我完善工作的核心。学校须定期(通常是3年)因应校情进行P-I-E(计划—推行—评估),或称为P-I-E-P(计划—推行—评估—再计划)循环,以推动自身持续发展。

以上工作,重点在于自我评估(自评)和完善。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除了自评外,还有第三方为学校工作作评估和给予意见吗?

答案是有的,就是通过教育局的校外评核(以及重点视学等)进行。按照局方的说法,是「自评为主,外评为辅」。最终,也期望学校能作有效的自我完善。

不在学校工作的读者,或许不太了解甚么是外评,笔者以下将尝试作简单的介绍(由于篇幅关系,只提外评期间的工作)。首先,外评队伍是由教育局人员及前线学校人员组成,而外评日数是介乎3至5天。期间,外评队伍将会进行DOD工作。

何谓DOD?就是通过阅览学校的现存文件(Documentation)、学生课业,观察(Observation)学校的学与教活动,与不同持份者(包括如法团校董会代表、家长、中层管理人员、专责人员、教师及学生等)进行小组会议或个别会谈(Discussion),以求全面了解学校的实况。

面对外评,学校和老师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呢?虽然局方强调学校毋须因外评而作额外准备,但是基本的准备还是需要的,亦涉及一定的工作量。然而,从正面看,这也是一个检视学校工作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难得机会。

因为在外评前准备,教师团队也会经历不少讨论,聚焦检视过往、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在外评期间和其后,外评队伍也会就他们在DOD工作中的一些评估结果,与学校分享,这些宝贵意见也为学校未来优化自身的工作,提供很有用的参考。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老师、卓师会德育及公民教育范畴召集人。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22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冯汉贤 - 学校的持续进步|谈经论学

冯汉贤 - 从做暑期作业看行为习惯|谈经论学

冯汉贤 - 晚一步专门化 不一定输在终点线|谈经论学

冯汉贤 - 超越坚毅 反脆弱教育|谈经论学

冯汉贤 - 多任务处理|谈经论学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