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权 - 中国的华侨文化|教育现场

2023-09-12 17:41

近几年,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各个持份者,普遍都开始重视国民教育,怎样进行国民教育的互动,让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学习者,能知性与感性共融,使得身份认同、家国情怀乃至民族大义,可以心中载、宣于口,以行动实践,对祖国的大爱。笔者以为,华侨的史迹事迹,薪火相传,由此衍生并积存的、独特而珍贵的华侨文化,有必要作出系统整理,化为非正规乃至正规的课程,一部近代华侨的血泪艰辛奋斗史,也反映近代中国的艰苦拚搏、浴火重生的建国史。

19世纪中叶以后,国弱民困,大量的中国人四处找寻生活,艰苦卓绝在侨居地干活,采取各种方法,因时因地制宜,既要独立自主,又要融入当地生活;既要为口奔驰,亦要对侨居地有所贡献,一代又一代努力耕耘,方能落地生根。但中国人往外地谋生,不管是潦倒抑或风光,却总怀抱家乡宗族情、国家爱的心中永恒的悬念,家庭教育传承,自会叩问:「祖先是从哪里来,魂的最终归宿又往哪里去?」这就是落叶要归根。

在要「落地生根」与「落叶归根」的两大动力推动之下,中国华侨搭建了独特的华侨文化,直至今天,爱本土、爱宗族、爱祖国,是遍布世界各地6000多万华侨,孕育出共同的特质与优良传统,当祖国有困难,四方八面的华侨,很多都会义无反顾作出种种帮助。孙中山反腐败满清的革命、全民抗日战争的多难、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建设等,各地华侨都奔走呼告、倾囊相助、出钱出力,甚至出命。清朝、民国,以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们的实质贡献个案,多得很。

历史验证,世界独特的中华历史传统优秀文化,有其连续性、包容性、多元性、开创性,崇尚和平,并由此衍生的坚韧性,而华侨文化显然是中华文化重要一脉。可以说,华侨与祖国早已建构生命共同体,休戚与共的连理关系。历史行进,心口如一,以行动爱护及保卫祖国,已是朴实华侨们的DNA。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12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何汉权 - 9月3日|教育现场

何汉权 - 9月的惆怅|教育现场

何汉权 - 洞天福地|教育现场

何汉权 - 中国三个连体核心|教育现场

何汉权 - 基辛格密密访华的教育意义|教育现场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