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贤 - 与孩子对话的4种姿态|谈经论学

2023-04-28 12:44

对话是人际沟通的最主要模式。在亲子关系中,良好的对话沟通是促进和谐及进行家庭教育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和孩子之间正因为不良沟通而产生种种问题。本篇,我将与各位分享由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提出的4种沟通姿态及简述当中的不足之处:

1.指责型(高高在上):家长较在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却忽略了孩子的需求。例如,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会因感到愤怒(自己感受)而责备他们,批评他们的过错(情境),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为甚么会犯错,以及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和支持。

2.讨好型(低声下气):家长会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情境,但却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当孩子不想上学时,他们虽不认同,但为了安抚和迎合,最终会帮助代为向学校请假、隐瞒不上学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会因溺爱而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

3.超理智型(专家口脗):家长以冷静客观的姿态分析和教导孩子。例如,当孩子面临学业上的困难时,家长可能会给予详细的分析和建议,却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在这种冷冰冰的态度下,孩子难以感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4.打岔型(言不及义):家长采取回避的态度,用不沟通来沟通。孩子说东,他便说西。例如,当孩子正在诉说自己的烦恼时,他们会插话谈论自己所想的事。孩子感到被漠视,最终可能会放弃与家长沟通。

以上4种姿态各有不足,哪有何出路呢?萨提尔提出第5种态度——一致性。在萨提尔模式中,一致性的姿态是最理想的沟通方式。它是指家长对自己和孩子的一致,既真实表达自我,同时也关心孩子的需要,并在适当的情境脉络中与他们进行对话。下一篇,将与各位以生活实例具体说明如何能在亲子沟通上达到一致性。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4月28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冯汉贤 - 教育子女的刚与柔|谈经论学

冯汉贤 - 黑钻定律 发掘潜能|谈经论学

冯汉贤 - 价值观教育之法理情|谈经论学

冯汉贤 - 从内外动机着手 建立良好习惯|谈经论学

谈经论学|赢的不同意义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