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贤 - 学校的持续进步|谈经论学

2023-09-08 15:36

作为家长,当然希望为子女找到一间理想的学校。何谓理想?按照传统观念,Banding(级别)越高或许就是越理想。然而,仅以Banding来选校是否有点过度简化呢?说到这里,可能读者会问?不以Banding选校,以甚么?校风?课外活动?老师是否有爱心、关怀学生?以上这些当然也重要,但本篇想跟各位谈谈另一个重要条件:学校是否持续反思、追求进步。

教育局早于2003/04学年「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协助学校实施校本管理。该设置,就是期望学校发展成为一个能不断自我完善、持续进步的机构,为学童提供优质的教育。如何做到?就是以学校的自我完善工作循环为核心,当中包含P-I-E三部曲。

第一部曲是策划(Planning)。学校根据校情、生情和教育的最新发展等,制订校本的发展计划,即未来3年学校想在哪几方面有所发展完善,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当然,计划不能泛泛而谈,教育局也有相应指引和范本(如在关注事项下有何目标、时间表和策略大纲等)协助学校制订。第二部曲是推行(Implementation)。在3年的学校发展计划下,制订每年的推行策略和成功准则等(编写周年计划),以追踪进度,监察成效。第三部曲是评估(Evaluation)。在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评估各项工作的表现及成效,检视工作是超标、达标或未达标。

在完成P-I-E三部曲后,又会接着另一个P-I-E。上个周期的评估(E)成为下一个周期策划(P)的基础,之前做得未够好的,可如何做得好;已做好的可如何做得更好,或有别的方向可发展。

若然学校能切实走好这个P-I-E循环,就是一间能持续完善的机构了。然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学校除了通过自我评估(自评)来检视工作外,还有其他辅助吗?有,就是教育局到校进行的校外评核(外评)了。关于外评,下篇再谈。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老师、卓师会德育及公民教育范畴召集人。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8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冯汉贤 - 从做暑期作业看行为习惯|谈经论学

冯汉贤 - 晚一步专门化 不一定输在终点线|谈经论学

冯汉贤 - 超越坚毅 反脆弱教育|谈经论学

冯汉贤 - 多任务处理|谈经论学

冯汉贤 - 微动力|谈经论学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