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歐洲要對中國採取「群體免疫」,你帶上呼吸機了嗎

2021-05-21 20:51

西方已無單方實力可遏制中國,不過歐美憧憬民主國家聯盟起來,可達致對中國的「群體免疫」。歐洲議會昨日決定凍結「中歐投資協議」,似乎看到這種希望可以實現。

為什麼歐洲議會對一項互利共贏、花了7年時間才艱苦完成談判的協議,輒然停止進行下去,還竟出現普遍的雀躍反應?《德國之聲》報導,歐洲議會德國綠黨籍議員、對華關係小組主席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認為︰「歐洲經濟界對歐中投資協定的期待已經不像從前那麼高,因此歐盟完全可以承受失去這份協議的風險。鑒於中國所需的高科技產品有40%都來自於歐洲,完全可以說中國才是紙老虎,我們歐洲人不必當小白兔。」

歐洲人對自己科技的自信之外,他們更寄望於美國發起西方群策群力的效用。Google前董事長、美國國防部高級顧問施密特(Eric Schmidt)領導的「中國戰略組」(China Strategy Group,CSG)早前出報告,呼籲建立由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韓國、芬蘭、瑞典、印度、以色列、澳洲組成「科技12國(T-12)論壇,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科技競爭。

以上聯盟加起來,佔世界經濟體量逾60%,市場要比中國一國為大,此外,如果正如包瑞翰所指,單是歐洲的高科技產品已佔中國需要的40%,科技12國加起來,豈不是差不多要等於中國需求的八九成?以上數字發揮的能量,足以孤立中國,達到西方群體免受中國影響之餘,並可控制中國科技發展步伐,如是者,大家再不必恐懼中國可以一年之內、在疫情底下完成月球採壤、首建太空站、一射成功登陸火星三大破天荒成就,以及在新冠疫苗研發追過歐美等等科技實力。

西方可以達成對中國的「群體免疫」嗎?那你要認真認識中國近年的科技發展。中國民生銀行去年發布《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發展對比啟示及政策建議》的報告指︰「2019 年中國科研經費支出占 GDP 的比重為 2.23%,較 2018 年上升了 0.04 個百分點;2018 年中國科研人員全時當量總量繼續保持世界首位;國際專利數量增長較快,連續第 5 年保持全球第一。2019 年源於中國的發明專利授權總量達 399878 萬件,較 2018 年增長 6%;2019 年中國高技術出口額為 7158 億美元,列世界第一,高技術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為 27.1%,列世界前列。」

當然,報告中列舉出很多項目、領域與西方仍存在明顯的差距,不過,報和是疫前所做的,疫後中國經濟社會復原比所有國家都要快,西方目前只能高效進行的只有三度板斧。包瑞翰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政府在維吾爾問題上的所謂內政根本不能算是內政(聯合國條約中規定侵犯人權的行為),而我們歐洲的言論自由才是我們的內政(中國制裁多位歐洲反華政客,包括包瑞翰)。」換言之,歐洲的能力只流於口水戰。

西方在新冠爆發初實行的「群體免疫」,從來都是一團糟。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群體免疫是一個用於疫苗接種的概念,在這種概念中,如果達到疫苗接種的臨界值,就可以保護人群免受某種病毒的感染。」相比之下,在經濟科技領域,西方對付中國只有「群體」,但是自己用錯「民權、自由」的所謂疫苗,看來西方很快要用呼吸機來與中國周旋了。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