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禧 - 青少年內地交流首重實在丨卓言絮語
2023-09-07 16:17
「想不到新疆有這麼綠的草原、這麼大的河流、這麼高的山、這麼好的空氣」,「建設獨庫公路的都是有知識的年輕人,像我們這個年紀,想不到他們可以冒着這麼大的危險、不遠千里離開家鄉來建設國家,這種犧牲精神很值得我們香港青年學習。」
上周有機會聽了疫後香港大學生新疆行的講座,看到新疆的瑰麗景色,感受到學生的興奮。團員說「我以後要再來自駕遊」、「我要考慮到新疆發展」,讓人真實感到這群香港青年大專學生經歷此行後,胸襟、格局和視野的改變。
多年來,筆者隨團的機會不少,其中一次是「512大地震」10周年與中學生到成都交流。大家看了都江堰、熊貓基地、體育學校等,特別是出席了四川省紀念汶川大地震的活動,學生代表有機會到台上參與承傳儀式,見識到大場面。不過,原定到映秀地震遺址的行程臨時取消了,而參觀成都城市規劃館也由於要提早兩小時到達紀念大會會場而縮短到不足半小時。可能少了這些重點內容,學生的感受不深,整個行程反而有為紀念活動湊人數的感覺。
教育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地考察團行程最近引起討論。在新學年,1天團行程由8個大幅減到3個,而行程總數由22個增至26個,新增7個省外行程,特別是部分行程安排「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進行體驗式學習。
公民科考察活動在今年4月啟動,短短3個月內有逾4.3萬名高中生及5000名老師參加,成績不錯。這類體驗式活動的重點不在時間長短而在實效,正如局長說,關鍵在於旅程中要有所學習。
筆者認為,作為一種體驗學習,過程應該讓學生有觸動或感動,有新的認知、覺醒,帶出內心的正能量和動力,並且有一種行動的願望,新疆行團員的「自駕遊」和「去發展」就是例子。行程安排的比例、內容設計貼合青少年特質,帶團者能力就成了關鍵。電郵:[email protected]
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