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禧 - 浮想翩翩三星堆丨卓言絮語

2023-08-31 13:30

看過了不少本地和國內外的博物館,四川三星堆遺址,第一次參觀就引發筆者的極大好奇心。出土的青銅面具和人像,各種祭祀器皿,造型別具一格,獨樹一幟,超越筆者過往認知,講解員一句「三星堆先民的祖先是不是外星人?」更引人浮想翩翩。

令人浮想的,是三星堆文化與其他文化的聯繫。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出土青銅器甚少人物和動物造型,而三星堆出土的則以青銅雕像為主,而且造型誇張,凸顯中華文化一體多元的起源。而在世界文明角度,古埃及和古希臘在3000多年前也出現金面罩,不過出土時罩在人體臉上,用作保護和再現死者的面孔,不同於三星堆的供奉於祠廟和作宗教祭祀用途。在遠古先民交通不便的年代,不同文化間究竟有沒有某種交往,因而互相呼應而又各自發展呢?

三星堆遺址群的發現和出土大量的青銅器,以實物證明已消失的古蜀國的存在,是迄今長江流域最大的商時期都城遺址,重構了中國青銅時代的文明版圖,把四川地區的文明史一下向前推進了2000年,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震驚世界。成都大運會開幕表演中,有一幕舞蹈演員的造型就來源於青銅人像,演員的面具,原型是青銅縱目面具。而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更兩次出現於中國與埃及和希臘聯合發行的郵票中。

三星堆博物館館長表示,其實香港與四川在約3000年前已有密切關係,例如上世紀90年代在南丫島出土的玉璋,學者研究發現是受到三星堆文化的影響,意味當時兩地可能存在文化交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今年國慶前夕推出「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的特別展覽,其中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四川以外展出。再加上下周的「川港澳合作周——走進香港」,真是泱泱中華,萬古江河,川港千里相連,是絕妙的古今呼應。電郵:[email protected]


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31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陳卓禧 - 主席回信通達民心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以雙向流動撐起香港中心地位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閱讀.寫作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怎樣成就一位菁英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海闊天空待展翅丨卓言絮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