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賢 - 襄漢遊記|青史劄記

2023-07-07 17:01

近日筆者有幸參與遊學團,到武漢及襄陽交流觀光,疫情以來,一直闊別內地,正好令筆者對這次襄漢之旅有更多的想法。

這次遊學團的重點之一是到武漢大學交流遊覽。武漢大學歷史可追溯至晚清的自強學堂,直至現代依然人才輩出。校內早期建築多建於民國時期到上世紀50年代,中西合璧,別具特色。校舍除作為校園外,抗日時期曾為中國的指揮中樞,淪陷時則為日軍的中原司令部,及後六一慘案也在此發生,可謂一直以來見證中國近代史。

武大行政樓外的912操場,蔣介石曾在此檢閱軍隊,毛澤東1958年亦在此接見武漢各校學生。望着今日場上奔跑的學生,遙想過往史事,正好感受到過去與現在的連結。一如香港大學校園內之古迹,在過去曾接待孫中山、張愛玲,現在依然為學生服務。

筆者一直相信歷史建築在可行情況下應該繼續使用,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遙想過去的校友足迹,自然會對學校產生親切和認同,激勵學生的同時,也有助傳承歷史及記憶。

對襄陽市的第一印象,便是那分隔樊城及襄陽城之漢水。在雨勢下,站在襄陽城樓上,眼見對岸遙遙相對的樊城,方能明白兩城互為犄角之形勢,對在此處發生的史事才有更立體之聯想:連綿大雨助關羽水淹七軍,曹仁呂常坐困孤城卻堅守到底。千年後呂文煥在襄陽城樓上目睹對岸樊城被回回炮摧毀,四面楚歌下選擇投降,令數十年的襄樊攻防戰連同宋朝國運一同告終。

這次旅程也見到不少「老朋友」,如在湖北省博物館,便有教科書春秋戰國單元中必然出現的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當然還有象徵辛亥革命的鄂軍都督府。「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聽起來有點「老套」,卻是無比真實。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7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張瑋宗 - 習史的理念|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誰分真與假?|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承先「啟」後|青史劄記

周正賢 - 人工有智能?|青史劄記

張瑋宗 - 知己「資」彼|青史劄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