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劄記|學而優則教?

2022-08-26 12:13

身邊不少朋友都兼職補習,甚至有些專修教育,準備未來執起教鞭,我也有為中學師弟補習。但有位公開試成績名列前茅的高材生朋友,卻對那些找他補習的邀約不太感興趣,問他緣由,他只推卻說自己「只懂讀書,不懂教人」。

這一方面是謙讓之言,但其實也不無道理:好學生、好學者不一定是好老師。於學業上有成就的人,往往不外乎是有天分、肯勤力,或是得其法:懂得讀書的方法。但這些都不容易傳授給他人。天才自然不明凡人,勤奮之人亦以為努力專注已是唯一解,對着學習動力不足,需要啟發興趣的學生也只是對牛彈琴。就算是讀書技巧,其實也因人而異,如耳聽及閱讀,何者更有助記憶便人人不同。更重要的是,一旦學問太高,要和初學者站在同一水平看問題,就會困難得多,很容易便會落得一個「我不明白你不明白甚麼」的困境。

是故我們可以明白為何善學不等如善教。牛頓在擔任劍橋大學教授時,他的課堂往往都是空無一人。數學家陳景潤畢業後,被分配在中學任教,卻因教學表現不佳,最終只能批改作業並被停職。運動上,特別是足球和籃球等群體運動,雖有特例,但大多數的成功教練在運動員時期亦不是頂尖,成功運動員轉為教練往往荊棘滿途。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說到底,要善於教學,最重要的還是放下身段,理解學生,按他們的程度和志趣教學。明朝大儒王守仁善於教學,正因其承傳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面對公務繁重,忙於訟獄的官員,王守仁便提醒他要在事上磨練,不因犯人語無倫次而憤怒,亦不因其巧言令色而高興。甚至遇上被捕的賊人,王守仁也簡單以即使犯人也不願意赤裸全身為例,證明人皆有羞恥之心繼而有良知。現時不少老師在中學教學時,也會採用流行文化或笑話作引入,務求引起學生興趣,或是用新穎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或啟發思考,令教學事半功倍。

話雖如此,要做好教學,深厚的學術功底也是必不可少。因為學問不到家,又如何能夠「語上」,甚至正確簡化以「語中」、「語下」呢?只要願意放下身段,按學生水平思考教學方法及內容,學而優則教絕對是有可能的。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22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圖片: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青史劄記|課外也是課內

青史劄記|香江故宮遊

青史劄記|互鑑以興

青史劄記|勝迹且行且珍重

青史劄記|自.知.智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