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論學|對治完美主義 做個不完美主義者

2022-08-05 12:17

懶惰的學生會令老師很頭痛,因為他們總不按老師的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拖着,上課不聽書,下課回家後又不做功課。現今的教育支援較以往更完善,老師不輕易將學生標籤為懶惰,他們會嘗試了解學習動機低的背後是否基於特別原因(例如家庭因素、朋輩社交、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等),以作跟進和協助。

除了學習動機低的學生外,還有一類學生是老師應多加關注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在老師心目中是乖學生,因為他們做事認真,愛盡善盡美。然而,這種完美主義的背後,或潛藏着一些危機。為師者,也應多加洞察。

在著作《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How to Be an Imperfectionist)中,作者斯蒂斯蓋斯就曾對這類人作仔細描述:完美主義並不如我們表面看到的那些積極正向,「它只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個尖頂就是對完美的渴望,海面下佔據了冰山百分之九十則是對失敗的恐懼。」

完美主義的潛在風險是,由於害怕失敗、害怕不完美,因此便不敢嘗試和採取行動,如遇到難關,很容易會變成一名拖延者,永遠在等待着最佳時機、最齊備資源和最充足資訊的來臨,才願意開展工作。然而,要以上條件都齊備,要等待多久呢?

蓋斯認為要化解完美主義所面對的問題,就是鼓勵他們做不完美主義者。當然,這里的不完美主義,並不是指一種甚麼都不做或甚麼都亂做的處事態度,它只是指另一種先把事情做完而不一定立即要求自己做到完美的態度。他們着重行動,而不時常注視着結果;他們重視過程和成長,而不止放眼於成敗和收穫,因為他們相信只要關注過程,結果則是水到渠成的事。

因材施教是歷久不衰的教育智慧。不完美主義對本身做事馬虎的同學當然不合適,但對事事要求完美,乃至弄得自己精神繃緊的同學來說,或許是一道良藥。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談經論學|認識腦朋友 學習更得心應手

談經論學|賽局育兒法 培育雙贏思維

談經論學|學習者的自我感覺

三張便利貼 將書本知識化為己用

假新聞傳播迅速 影響資訊素養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