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中樂道|「殺校」的再思、三思

2022-08-08 12:21

近年來,由於香港出生率下降,加上「2019冠狀病毒病」的緣故,許多內地學童因封關而未能來港,再加上近年的移民潮,香港學童人數嚴重下降,教育界的生態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教育局過去沿用的「殺校」之刀在此時是否真正能解決問題?又是否能配合香港社會整體發展所需?

筆者正是一所被「殺校」的校長,由於學校早年在內地建立了網絡及口碑,生源許多來自內地新來港學童。但由於近年因疫情而封關的緣故,許多內地學童未能負笈香港,引致學校生源大減:由一九/二○年度三班中一,減至二○/二一年度兩班中一,二一/二二年度再降至一班中一,學校於是被判「殺校」之刑。

對於教育局在沒有充分考慮校情因素下,以此「一刀切」的手段來解決香港學童不足的問題,筆者實在感到非常無奈及不公平。教育局這種粗疏的處理,是否真正對教育生態帶來正面的影響?是否在「傷口灑鹽」?會否想過有「殺錯校」的情況?

本校早已配合國家「一國兩制」的方針,以照顧新來港學童為使命,讓內地生在港適應、成長、發展,促進一國下兩制的和諧共融。再者,本校由二○○五年開始,連續十七年榮獲「關愛校園」的獎項;並於二○二二年榮獲教育局頒發品德教育傑出教學獎。本校近年畢業生升讀大學率不斷提升,以及獲獎表現亦愈益亮麗,證明學校正在穩步上升。難道這類學校沒有存在的價值?教育局能否個別審視校本情況,而非無情地結束一所學校?

誠然,本校只不過是其中一個例子,筆者相信全港都有很多類似的學校。每一所學校被殺校時,每個持份者所經歷的痛苦,教育局官員可能不知道。但筆者身為被「殺校」的校長,每日在校經歷,看得清清楚楚這一殺對學童的成長,留下無聲但沉痛的打擊。

最後,教育局對學童人口改變的政策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長遠的策劃。筆者促請當局能對現行「殺校」政策三思,盼能規劃以學子福祉為依歸的長遠政策。


彭志遠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閩僑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8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津中樂道|運動體驗日

津中樂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津中樂道|夢想是創出來的

津中樂道|幸福校園

津中樂道|相信學生 落實教改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