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中樂道|運籌未來,始於今天
2022-08-29 12:30
相信各位從事教育工作者都不會否定:教育必須要跟上時代巨輪與社會步伐。十多年前,相信大家還沒有聽過STEAM、航拍、發熱保溫衣、無人駕駛電動車等。我們的教育不能仍然是以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學生,去解決未來的問題。然而,我們不是要為學生提供將來的知識,而是要教導學生如何應付未來的技能及態度。那麼,我們就要想想可預測的未來需要關注甚麼?
近年來人工智能、機械人服務爆炸性湧現。根據牛津經濟研究,到二○三○年,全球有多達八億的工作被機械人取替,約二千萬製造業工作將消失。社會上已出現不少機械人使用,如製造車機械化,服務業如侍應、醫生都有機械人代替。教育要面對全球的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挑戰。《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指出,到了二○四五年,將會有超過一千億的設備連接在網際上,它們所創造的數據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場新信息革命。香港的科技教育課程《指引》還是根據二○一七年的版本。在小學,科技教育融入常識科,課時為百分之十二至十五;在初中,主要通過普通電腦,課時只佔百分之八至十五。STEAM的教育仍要大力推行。
全球互聯互通是世界發展大趨勢。中國於二○一三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加強人文、經濟、文化的交流。「一帶一路」涵蓋七十多個國家,影響超過四十億人口,經濟總量佔全球三成。國務院在二○一九年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灣區總面積約五點六萬平方公里,根據最新數據,二○二○年大灣區的總人口已經超過八千六百萬,地區生產總值達一萬六千六百八十八億美元。大灣區是未來香港城市發展的突破點,區內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日趨完善,對人才需求殷切,為本港年輕人帶來大量的發展機遇。
面對將來,我們必須要有新思維,有敢於創新的態度,教育工作者絕不可忽略同學們的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的訓練。
黃志强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聖言中學校長、觀塘區學校聯會主席及九龍地域校長聯會司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29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