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35%小學統籌主任 誤判特教需要

2023-06-30 00:00

高寶玉(左2)指,不少特教統籌主任反映工作繁重,建議增加課程主任,分擔工作。
高寶玉(左2)指,不少特教統籌主任反映工作繁重,建議增加課程主任,分擔工作。

(星島日報報道)融合教育推行逾20年,但部分教師對特殊教育需要的認知仍有誤解。平等機會委員會的研究發現,有逾35%小學特教統籌主任,竟將成績稍遜,誤認為特教的類別之一;不少受訪中小學反映受限於課程編排,欠缺時間照顧與支援特教學生的需要,統籌主任因行政工作量大而難以兼顧。報告建議加快推行小班教學,並增加融合教學的培訓名額。
平機會委託教育大學卓越教學發展中心,在2020至21年進行研究,以問卷訪問近2000名校長、學校特教統籌主任及前綫教師,並與15所小學和12所中學校長、專業支援人員、教師和家長進行訪談,了解融合教育的挑戰和成效。現時教育局把自閉症、言語障礙等9類需要列為特教類別,但結果發現,部分教師認知不足,分別有22%小學教師及35%小學特教統籌主任,誤把「成績稍遜」視為類型之列;在2017/18學年起列為特教類別的精神病,僅76%教師有所認知。
教務繁重成最大障礙

負責研究的教大卓越教學發展中心總監高寶玉指,調查反映即使負責統籌校內特殊學習需要,部分教師對特教需要的理解仍有偏差,有必要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和處理技巧,建議增加在職教師的融合教育培訓名額,亦須把融合教育,列為準教師職前培訓的必修課程。

至於推展融合教育的情況,85%受訪教師和統籌主任均認為,課程緊逼和教務繁重是最大障礙;逾70%統籌主任和校長認為,統籌主任工作過多,「他們負責的教學工作比一般教師少70%,但外聘服務、課程調適、分配小組等行政工作,全部都要他們做,令他們很吃力。」有為特教生設計校本課程或訂立個別學習計畫的學校,中學比例均較小學為低。

本身是中學副校長,平機會政策、研究及培訓專責小組召集人利哲宏指,現時文憑試有為特教生提供加時等調適方案,但更重要是做好生涯規劃,以照顧特教生的需要,「不是每位學生考到5**才有未來,SEN(特教)學生一樣可以有其他才能發展。我見過不少學生畢業後能成功創業,或者發展其他出路。」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稱,研究發現目前仍有家長不滿子女被特教生「騷擾」,亦有部分特教生家長過於重視學業成績,為子女帶來壓力。
倡增設融合教育主任

至於統籌主任的工作繁重,報告建議增設「融合教育課程主任」一職,讓教師專注處理課程發展,毋須處理繁複的行政工作,同時政府應加快推行中小學小班教學,讓教師有更多空間照顧特教生。研究亦建議在學校增設專業支援人員的常額職位,例如社工、教育心理學家等,取代目前以合約形式聘請的安排。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