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與今日中國大不同

2023-06-1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很多人覺得歷史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遠,有些人覺得歷史是民族的共同記憶。晚清歷史是民族的共同創傷,多次戰爭的慘敗、割地賠償,都揭示清政府的疲弱及不堪一擊。從富強大國的美夢中隕落,中國經歷長時間的黑暗才走出民族復興之路。然而,商務印書館的新書《你說的是從前——清末與今日中國》就點出國人不必為過去而自卑,因為復興就在眼前。

本書以清末重大歷史事件與今日中國在復興之路上所作的重大舉措作對比,深刻地闡述今日中國成功的內在邏輯。例如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故步自封與改革開放作對比,表示今日中國願意打開心扉與外國貿易,避免畫地為牢,也為國民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以太平天國的內亂對比今日的穩定,說明經濟低迷是內亂的開始,而中國高速的經濟發展已讓國民全面脫貧,保障就業的政策措施也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內亂;以清末新政與今日的路作對比,其實中國不必模仿他國,只是走自己的路也能走出光輝的未來。

內文所觸及的都是清末一些重大和令人深刻的歷史事件,讓讀者能輕鬆理解。清政府所走的每一步,都影響了中國日後的發展;每一步錯誤的選擇,都導致最後一個王朝黯然落幕。清朝沒有高瞻遠矚,到最後需要立憲改制,心心念念仍是滿人的利益。今日中國懷抱民族復興的理念,摒除只顧慮一小撮人的私利,選擇以中國和國民的利益為大前提,一步步走屬於自己的路。

作者摒除了教科書的講解和嚴肅的歷史書風格,行文論述兼顧學術性和趣味性,以說故事形式將清末歷史事件娓娓道來。在論述今日中國的強盛時,亦不乏資料支撐理據。每個篇章分成兩個部分,先介紹歷史事件,後論述今日中國的成功,梳理文章理絡外,也讓讀者能從古到今的閱讀,並更深刻的感受清末與今日中國的差異。每章的開首都配有對比圖片,圖片上配有一小段引文,讓讀者在開卷之前便能感受章節將會提及的內容。期望讀者閱畢這本書後,也能感受「與其為清末的屈辱而悲哀,倒不如為今天和當年的對比而自豪」,這就是復興史觀的重要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