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通關可期 香港經濟露曙光

2023-01-09 00:00

通關了!時隔三年,香港與內地昨天終於迎來首階段免檢疫通關,疫下冷清的關口人潮再現,親人相擁,喜極而泣,口岸運行順暢,秩序井然。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言「毋須限制名額的日子一定會出現」,相信羅湖口岸、高鐵列車重啟之後,兩地可以全面通關。疫下經濟民生多艱,隨着兩地通關,本港經濟亦有望走出陰霾,重現曙光。

二○一九年末,新冠病毒在武漢爆發,香港和內地在翌年一月封關,誰也不會想到,一封就是三年。香港與深圳只有一河之隔,但過去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卻成為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多少家庭無法團聚,多少情侶隔着深圳河無言相望;經濟往來受阻,無數商家蒙受損失;人心隔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望而不可即;本港經濟嚴重受挫,尤其零售、旅遊陷入滅頂之災,特區政府預告二○二二年經濟負增長百分之三點二,財赤超過千億。
民心所向 通關也通人心

過去三年,香港疫情一波跟着一波,內地疫情亦是起起伏伏。「與內地通關」曾是大多數港人的期望,但在客觀情況之下,香港唯有先與國際通關。如今,隨着國家防疫政策鬆綁,正式打開國門,兩地終於在新春佳節前夕迎來通關。

昨天早上,恢復運行的口岸人來人往,久違的親人激動相擁。通關,無疑是兩地民心所向,通的也是人心。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有多種途徑聯絡感情,但始終無法比擬面對面的親密互動。

首日通關人頭湧湧,但有序、安全、順暢,這與兩地相關單位緊密溝通、合作,做了大量的準備工夫分不開。首階段通關開放的口岸有七個,其中,深圳灣、文錦渡、落馬洲支綫(福田)三個陸路口岸每日單向名額共五萬個,兩地居民須提前在網上預約。

根據入境處初步數字,截至昨晚八時,有超過三萬三千人次經陸路口岸北上,包括落馬洲支綫、港珠澳大橋、文錦渡及深圳灣,入境香港人數則為約一萬二千人次,首日經陸路出入境的人數與上限有一段差距。

暫時看,每天的配額「供過於求」,但設配額是「摸着石頭過河」之舉,某個程度也是考慮到香港的容納和適應程度。內地體量大,韌性強,而且已經實施「震盪療法」希望達到群體免疫,再多新增人流都有迴旋空間。香港地方小,已經「寧靜」三年,如果突然湧入大批內地遊客,本地疫情勢必反彈,對公共醫療系統、藥品供應乃至交通配套都會帶來一定壓力,難免會出現混亂。

特首李家超昨天到現場視察,表示有見整體出入境情況暢順,下一步目標是在短時間內達致全面通關。目前,高鐵已經頻頻試運,計畫在本周開通,曾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羅湖口岸重建也進入尾聲,雖然特首沒有給出時間表,但相信兩地相關單位走順通關流程之後,總結經驗,將會盡早擴大通關流量,達致全面通關。
平常心面對通關混亂

但港人也須做好充足心理準備,全面通關之後勢必會出現一些混亂,應以平常心視之,切忌墮入「泛政治化」的陷阱。內地方面也應充分理解香港處境,實際操作不必樣樣追求「對等」,穩妥有序推進內地民眾赴港。

無論如何,昨天對香港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標誌着香港可以整裝待發,連接內地;也標誌着香港可以走出疫情陰霾,實現真正的復常。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經濟的晴雨表,今年首周港股升逾一千兩百點,恒生指數衝上兩萬一千點大關,通關將重新喚起香港旅遊、零售、酒店等行業的生機,提振全球投資者對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的信心。本周,香港將舉行亞洲金融論壇,再次展現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樞紐的優勢,希望也相信有中央財金高官蒞臨,與國際投資者面對面交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